一、尿蛋白肌酐比的定义与正常范围
尿蛋白肌酐比(UACR)是通过检测尿液中蛋白质与肌酐的比值来评估尿蛋白排泄情况的指标,可简化替代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成人男性UACR通常小于30mg/mmol,女性小于25mg/mmol,若超出此范围则提示尿蛋白排泄异常。
二、常见导致尿蛋白肌酐高的原因
(一)原发性肾脏疾病
1.肾小球肾炎:多种病因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使其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漏出进入尿液,常见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等,此类疾病会使肾小球滤过功能紊乱,引发尿蛋白肌酐升高。
2.其他原发性肾病:如微小病变性肾病等,也可因肾小球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蛋白滤过异常而出现尿蛋白肌酐高。
(二)继发性肾脏疾病
1.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小球微血管,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等病变,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使得蛋白漏出增加,进而导致尿蛋白肌酐升高。
2.高血压肾损害:长期高血压可造成肾小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滤过功能,使得肾脏对蛋白的重吸收能力下降或滤过增多,引发尿蛋白肌酐水平异常。
3.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自身免疫紊乱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肾脏组织,引发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导致蛋白漏出增多,出现尿蛋白肌酐高的情况。
(三)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尿蛋白肌酐升高,这是因为运动导致身体应激,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使得少量蛋白漏出,但通常为暂时性,休息后多可恢复正常。
2.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发生感染时,炎症刺激可影响肾脏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导致尿蛋白排泄增加,从而使尿蛋白肌酐比升高,一般控制感染后可有所改善。
三、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要点
(一)儿童
儿童出现尿蛋白肌酐高需警惕先天性肾病等遗传性肾脏疾病,同时要关注是否存在感染、过敏性紫癜等引发的继发性肾损害,儿童时期肾脏功能尚在发育中,对异常情况更需及时排查,以便早期干预。
(二)老年人
老年人尿蛋白肌酐高要警惕慢性肾病进展,同时需留意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老年人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对蛋白代谢的调节能力下降,且药物使用可能对肾脏有潜在影响,需谨慎评估用药对肾脏的负担。
(三)女性孕期
女性孕期可能出现生理性蛋白尿,但也需排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小球肾炎等病理情况导致的尿蛋白肌酐高,孕期要加强肾脏相关指标监测,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