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钾性肾病的症状
1.肾小管功能障碍相关症状
浓缩功能障碍:多尿、夜尿增多是常见表现。正常人夜间排尿一般不超过2次,而缺钾性肾病患者夜尿次数可能明显增加,尿量也增多。这是因为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对氯化钠重吸收受影响,导致尿液浓缩功能受损。研究表明,约70%的缺钾性肾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尿症状。
酸化功能障碍: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能有乏力、恶心、呕吐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深大呼吸(Kussmaul呼吸)。由于远端肾小管泌氢和产氨能力下降,无法正常酸化尿液,尿液pH值可升高,大于5.5。
碱中毒:少数患者会出现代谢性碱中毒,伴有低钾、低氯血症。表现为手足麻木、抽搐等,这与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增加有关。
2.肾小球功能受损症状
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可能相对正常,但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会逐渐下降。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开始升高。血肌酐正常参考值男性为53106μmol/L,女性为4497μmol/L,尿素氮正常参考值为2.97.2mmol/L,超出范围提示肾功能受损。患者可出现水肿,多从眼睑、下肢开始,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
3.其他症状
肌肉无力:常累及下肢肌肉,表现为行走困难、站立不稳,严重时可出现弛缓性瘫痪。这是由于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缺钾程度越重,肌肉无力症状可能越明显。约80%的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肌肉无力症状。
心律失常:可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缺钾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律失常,常见的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严重时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二、针对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缺钾性肾病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若儿童出现多尿、夜尿增多、乏力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仔细观察孩子日常行为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例如,一些保钾利尿剂在儿童使用时需严格评估利弊,因为可能会有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2.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肾脏血流灌注,增加缺钾性肾病发生风险。同时,老年人肾脏储备功能下降,缺钾性肾病进展可能更快。老年人若正在服用可能导致血钾降低的药物(如部分利尿剂),应定期监测血钾及肾功能。在治疗缺钾性肾病时,要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因为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3.孕妇
孕期肾脏负担加重,若发生缺钾性肾病,不仅影响孕妇自身健康,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孕妇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过程中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及治疗方式。例如,在补钾时,尽量通过饮食补钾,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若需药物补钾,要在医生密切监测下进行,避免补钾过量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4.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剧烈运动且大量出汗又未及时补充电解质的人群,或长期节食、素食导致钾摄入不足的人群,患缺钾性肾病风险增加。这类人群应注意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钾饮料,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证钾摄入。对于长期酗酒人群,酒精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及钾的代谢,应戒酒或减少饮酒量,并定期体检,监测肾功能及血钾水平。
三、治疗缺钾性肾病的常用药物
1.氯化钾:补充钾离子,纠正低钾血症,改善缺钾引起的肾脏及全身症状。
2.枸橼酸钾:除补充钾离子外,枸橼酸根在体内代谢可产生碳酸氢根,有助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