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小肠梗阻以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症状为主。
1.腹痛:
多为阵发性绞痛,空肠梗阻时腹痛多位于脐周,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回肠梗阻时,腹痛位于右下腹,常反射至脐周。
腹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音亢进,肠鸣音呈高调金属音或气过水声。
腹痛缓解后,肠鸣音可恢复正常或减弱。
2.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频繁且量较大。
呕吐后腹痛可暂时缓解,但随后腹痛会再次加重。
3.腹胀:
腹胀多不对称,是低位小肠梗阻的特点之一。
腹胀明显时,腹部可见胃型和肠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停止排气排便:
完全性肠梗阻时,患者停止排气排便。
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可有少量排气排便。
此外,低位小肠梗阻还可能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特异性,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X线或CT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