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也叫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至40%。以下是关于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方法:
1.密切观察病情:
每15至30分钟观察1次意识、瞳孔、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直至病情稳定。
若病人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加重、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等,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能发生脑疝,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做好手术治疗的准备。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松解病人衣领,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头稍后仰,以利于口腔分泌物引流。
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若有舌根后坠,应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管,以防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纠正脑缺氧。
3.避免颅内压升高:
绝对卧床休息2至4周,抬高床头15至30度,以减轻脑水肿。
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等,以防颅内压骤然升高。
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
4.预防并发症:
定时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以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2小时翻身1次,并用温水擦浴,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压疮。
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以预防尿路感染。
5.功能锻炼:
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进行肢体的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如按摩、屈伸、旋转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语言障碍者,可进行语言训练,如发音、读字、背诵等,以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6.心理护理:
脑出血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属应多陪伴病人,给予关心和照顾,让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总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颅内压升高、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只有做好这些护理工作,才能提高病人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