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细胞损伤相关指标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释放入血,血清ALT水平升高常见于各种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药物性肝损伤、感染等也可导致其升高。例如,在病毒性肝炎急性期,ALT往往显著升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的肝细胞对损伤的敏感性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基本原理相似,儿童肝炎等疾病时也会出现ALT升高。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饮酒者可能因酒精对肝细胞的损害导致ALT升高;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也可能暂时影响肝细胞功能,导致ALT轻度升高,休息后可恢复。
病史影响:有肝脏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肝炎病史,其ALT更容易出现异常波动。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膜破坏,AST释放入血。AST升高常见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心肌梗死、骨骼肌疾病等也可导致AST升高。AST/ALT比值也有一定意义,如AST/ALT比值大于1,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AST的变化与成人在病因和意义上基本一致,但不同年龄段的常见病因可能有所不同,如儿童感染相关肝炎导致AST升高的情况较为常见。
生活方式影响:如同ALT,长期饮酒、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因素可影响AST水平。
病史影响:有心肌病史的患者,需注意鉴别AST升高是由肝脏疾病还是心肌疾病引起。
二、胆红素代谢相关指标
(一)总胆红素(TBil)
意义: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TBil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肝细胞性黄疸时,TBil、DBil、IBil均升高;溶血性黄疸时,主要是IBil升高为主;阻塞性黄疸时,主要是DBil升高为主。例如,胆道结石导致胆道梗阻时,DBil显著升高。
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由于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生理性黄疸较为常见,足月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4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其总胆红素代谢与成人不同,需密切监测。
生活方式影响:新生儿喂养不当可能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升高;成人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
病史影响: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胆道手术史,再发胆道梗阻时容易出现胆红素升高。
(二)直接胆红素(DBil)
意义:由间接胆红素在肝脏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后形成,DBil升高主要见于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胆管癌、胰头癌等引起的胆道梗阻,以及肝细胞性黄疸等。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先天性胆道闭锁可导致DBil显著升高,这是儿童时期阻塞性黄疸的重要病因。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接触某些肝毒性物质的人群,可能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导致DBil异常。
病史影响:有肝脏占位性病变病史的患者,需警惕肿瘤压迫胆道导致DBil升高。
三、肝脏合成功能相关指标
(一)白蛋白(ALB)
意义:由肝细胞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白蛋白降低常见于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重型肝炎等,还可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广泛受损,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同时可能伴有白蛋白丢失增加,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较弱,出生后随着肝脏逐渐发育成熟,白蛋白水平逐渐上升;儿童时期营养不良等情况也可导致白蛋白降低。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白蛋白降低;过度节食减肥的人群也可能因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白蛋白降低。
病史影响: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如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容易出现白蛋白降低。
(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
意义: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可反映肝脏的凝血功能。PT延长常见于肝脏疾病导致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如肝硬化、重型肝炎等,维生素K缺乏也可导致PT延长,但肝脏疾病导致的PT延长往往伴有多种凝血因子异常。例如,重型肝炎患者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凝血因子合成严重减少,PT显著延长,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
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不足,容易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儿童时期肝脏疾病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与成人原理相同,但不同年龄段的常见病因不同,如儿童维生素K缺乏可能与喂养方式有关,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母亲饮食中维生素K摄入不足,婴儿可能出现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维生素K合成障碍,影响凝血功能;长期酗酒者可能因肝脏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病史影响:有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评估肝脏功能时需关注凝血功能指标,以鉴别出血是由肝脏疾病还是原发出血性疾病引起。
四、肝脏纤维化相关指标
(一)透明质酸(HA)
意义:是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由肝内间质细胞合成,血清HA水平升高常见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例如,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HA水平逐渐升高。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时期肝纤维化的病因与成人不同,如儿童先天性胆道闭锁可导致肝纤维化,但HA在儿童肝纤维化中的变化特点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具体数值范围可能不同。
生活方式影响:如同其他肝脏指标,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饮酒等可促进肝纤维化进展,导致HA升高。
病史影响:有慢性肝病病史的患者,如慢性丙型肝炎病史,更容易出现HA升高,提示肝纤维化进展。
(二)Ⅲ型前胶原肽(PⅢP)
意义:反映肝内Ⅲ型胶原合成,血清PⅢP升高常见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例如,在肝纤维化早期,PⅢP就可能升高,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肝纤维化时PⅢP的变化与成人相关,但需考虑儿童特殊的生理状况对指标的影响。
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速肝纤维化进程,使PⅢP升高。
病史影响:有慢性肝病病史的患者,PⅢP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
五、胆汁淤积相关指标
(一)碱性磷酸酶(ALP)
意义:ALP在肝脏中主要来自胆小管上皮细胞,胆汁淤积时,胆小管上皮细胞ALP合成增加,导致血清ALP升高。ALP升高常见于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胆道结石、胆管癌等,还可见于骨病、妊娠等情况。例如,胆道梗阻患者ALP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数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生长活跃,ALP水平可能生理性升高,与肝脏疾病导致的ALP升高需注意鉴别。例如,儿童佝偻病时ALP也会升高,但肝脏疾病导致的ALP升高往往伴有其他肝功能指标异常。
生活方式影响:妊娠中晚期的女性,由于胎盘产生ALP增加,可出现ALP生理性升高,需与肝脏疾病鉴别。
病史影响:有骨病史的患者,ALP升高需考虑骨病因素,同时评估肝脏情况。
(二)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意义:GGT主要来自肝脏毛细胆管上皮细胞,胆汁淤积、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可导致GGT升高。例如,酒精性肝病患者由于酒精对肝细胞的刺激,GGT往往明显升高;胆道梗阻时GGT也显著升高。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时期GGT升高的病因与成人不同,如儿童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肝脏炎症可能引起GGT升高。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酒者GGT升高较为常见;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等,也可能导致GGT升高。
病史影响:有药物过敏史或长期服用肝毒性药物病史的患者,需关注GGT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