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脏疾病相关
1.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与影响:多种原因可引起肾小球肾炎,如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后)、自身免疫等。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等异常,患者可出现肾区胀痛。例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较为常见,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发炎症,使肾脏体积增大,刺激肾包膜,从而引起肾部位胀痛。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易患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绝对差异,但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在不同性别、年龄中的分布可能有一定特点。生活中长期劳累、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前驱感染病史的人群更需警惕。
2.肾盂肾炎
-发病机制与影响:主要是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肾盂、肾实质等部位引起的炎症。细菌可通过上行感染(如尿道逆行至肾盂)、血行感染等途径入侵肾脏。炎症导致肾盂、肾实质充血、水肿,患者会出现肾部位胀痛,常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育龄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肾盂肾炎。不同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儿童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也可能患肾盂肾炎,男性若有泌尿系统梗阻等情况也易患。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饮水过少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3.肾结石
-发病机制与影响: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如钙、草酸、尿酸等)析出形成结石,结石在肾脏内移动或堵塞尿路时,会引起肾部位胀痛。结石移动时可损伤尿路黏膜,导致疼痛,疼痛性质多较为剧烈,可呈绞痛样。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肾结石,男性发病率相对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的一些生理特点及生活方式等有关。长期饮水少、饮食中高钙或高草酸等摄入过多、尿量少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生风险。
二、肾周围组织疾病相关
1.肾周围炎
-发病机制与影响:肾脏周围的组织发生炎症,多由邻近组织的感染蔓延所致,如肾皮质感染蔓延至肾周围组织等。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肾部位胀痛,可伴有发热、腰部肌肉紧张等表现。各年龄均可发病,具体发病与个体的邻近组织感染情况等相关,生活中若有邻近组织感染未及时控制,可能引发肾周围炎。
2.肾周围脓肿
-发病机制与影响:肾周围炎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脓肿,脓肿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肾部位胀痛加剧,患者多有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其发病与肾周围炎的发展相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生,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生活中原有肾周围组织炎症未有效控制则可能发展为肾周围脓肿。
三、其他可能原因
1.肾囊肿
-发病机制与影响:肾脏出现囊性病变,较小的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当囊肿较大或发生感染、出血等情况时,可引起肾部位胀痛。囊肿较大时会压迫肾脏组织,导致局部不适。各年龄均可发生肾囊肿,随着年龄增长,肾囊肿的发生率可能增加,男性和女性发病无绝对明显差异,生活中一般无特殊的直接诱发因素,但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囊肿。
2.肾血管病变
-发病机制与影响:如肾动脉狭窄等,肾动脉狭窄可导致肾脏血流减少,引起肾脏缺血缺氧,从而出现肾部位胀痛。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肾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相对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进而增加肾动脉狭窄的风险,生活中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肾血管病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