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方面
新冠性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症状表现方面
新冠性肺炎:
-常见症状有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病情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新生儿患者则可能表现为拒乳、呼吸暂停等。
普通感冒:
-主要症状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影像学表现方面
新冠性肺炎: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普通感冒:胸部影像学通常无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方面
新冠性肺炎:
-血常规: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铁蛋白增高;病情进展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病原学检查: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鼻咽拭子、痰等标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普通感冒:
-血常规:一般无异常,继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病原学检查:病毒检查常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核酸杂交法等,可发现相关病毒,细菌感染时可培养出致病菌。
治疗与预后方面
新冠性肺炎:
-目前主要采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根据病情给予氧疗等,部分患者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等治疗。病情轻重差异大,轻型患者可自愈,普通型患者经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重型、危重型患者预后较差,死亡风险较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及有基础疾病者。
普通感冒:
-以对症治疗为主,如缓解鼻塞、退热等,一般预后良好,通常5-7天可痊愈。
特殊人群方面:
儿童:新冠性肺炎儿童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普通感冒相对症状较轻,但也需注意护理,避免病情加重。
老年人:新冠性肺炎老年人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需加强健康监测,普通感冒老年人也需关注基础疾病影响,及时处理相关症状。
有基础疾病人群:新冠性肺炎对有基础疾病人群影响更大,可能加重基础疾病,普通感冒也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而需更谨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