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肌酐高是什么病呀

肾肌酐高可能涉及的疾病

一、急性肾损伤

1.病因及机制

-肾前性因素:如严重脱水、大量失血、休克等导致肾脏灌注不足。例如,患者因外伤大量失血,使肾脏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清除减少,从而导致血肌酐升高。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因为老年人的肾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对灌注不足的耐受能力较差。

-肾性因素:包括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等。以急性肾小球肾炎为例,感染等因素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肌酐等代谢废物滤过减少,进而使血肌酐升高。儿童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特点,感染后更容易引发免疫损伤导致肾肌酐升高。

-肾后性因素: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引起尿路梗阻。尿路梗阻会使尿液排出受阻,肾盂内压力升高,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功能,导致肌酐排出障碍,血肌酐升高。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发生率较高,容易出现肾后性急性肾损伤导致肌酐升高。

二、慢性肾脏病

1.病因及进展

-多种病因可导致慢性肾脏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以糖尿病肾病为例,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等结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病程较长时,肾脏的微血管病变逐渐加重,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减退,血肌酐逐渐升高。在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中,随着病程延长,都可能出现肾肌酐高的情况,而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如果合并糖尿病,可能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导致肌酐升高更快。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则是由于长期高血压使肾脏小动脉发生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缺血,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脏病,血肌酐升高。

三、其他可能相关情况

1.药物性肾损伤: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能损伤肾脏导致肌酐升高。不同年龄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不同,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使用这些药物时更容易出现肾损伤导致肌酐升高;老年人本身肾功能有一定程度减退,使用药物时也需特别谨慎,避免因药物性肾损伤导致肌酐升高。

2.剧烈运动:短时间内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肌酐升高。这是因为剧烈运动时肌肉代谢增加,产生更多肌酐,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从而使血肌酐暂时升高。这种情况在青少年运动员等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一般休息后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