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冠肺炎感染初期症状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如下:
1.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到37.3℃及以上,热型多样,可为低热、中度发热,部分患者体温可超过38.5℃,甚至高达39℃以上。发热原因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激活免疫系统,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
2.呼吸道症状:咳嗽较为常见,多为干咳,也有部分患者伴有少量白痰。这是由于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刺激气道感受器,引起咳嗽反射。此外,还可能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病毒感染鼻黏膜和咽喉部,导致局部充血、水肿,产生分泌物,从而出现这些症状。
3.全身症状:常感到乏力,即全身疲倦、虚弱,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影响身体各器官和肌肉的正常功能。肌肉酸痛也较为常见,病毒感染产生的毒素及免疫反应产物作用于肌肉组织,导致肌肉细胞代谢异常,引发酸痛感。
4.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在感染初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新冠病毒不仅可以侵犯呼吸道,还可能累及消化系统,病毒直接损伤胃肠道黏膜,或通过免疫反应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吸收障碍。
5.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部分患者会出现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病毒侵犯了嗅神经、味觉神经,或者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影响了神经传导,导致嗅觉和味觉功能障碍。
二、治疗药物
1.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主要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
2.阿兹夫定片: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体温波动较大,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做好降温措施。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喂养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此外,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2.老年人:老年人大多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感染新冠病毒后,基础疾病可能加重,且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老年人应密切监测自身基础疾病指标,按时服药。感染后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应加强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
3.孕妇: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后,除关注自身症状外,还需密切关注胎儿情况。若出现胎动异常,应及时就医。孕期用药需谨慎,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药物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孕妇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4.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慢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基础疾病可能恶化。应严格遵循医嘱控制基础疾病,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若感染后症状加重,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四、不同因素影响及应对措施
1.年龄:儿童感染后症状特点前文已述。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且重症风险高,应更加注重日常防护和基础疾病管理。年轻人身体机能较好,但也不能忽视,同样要做好防护,感染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性别:一般来说,新冠肺炎感染初期症状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女性在特殊时期如生理期、孕期等,身体抵抗力可能有所变化,需更加注意防护和休息。
3.生活方式: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人群,免疫系统功能可能受影响,感染新冠病毒风险增加,感染后症状可能更明显。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吸烟人群呼吸道黏膜受损,更易感染且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可能加重,应尽量戒烟。缺乏运动人群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病史:有呼吸道疾病病史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可能叠加,病情可能更复杂。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人群,感染后可能因炎症反应加重心脏负担。此类人群应遵医嘱做好基础疾病治疗和管理,加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