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前准备
1.检查评估:患者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及白带常规等检查,以明确身体状况及排除手术禁忌,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此时宫颈局部环境利于手术及恢复。
2.患者准备:术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并铺无菌巾。
二、手术过程
1.麻醉选择: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麻醉(如宫颈局部浸润利多卡因)或椎管内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2.操作步骤:
-暴露宫颈:用宫颈钳牵拉宫颈前唇或后唇,充分暴露宫颈阴道部。
-标记病变:借助碘溶液染色确定病变范围,标记需切除组织的边界。
-切除组织:若用利普刀(leep刀),利用高频电流热效应切除病变组织;若为冷刀锥切,则用手术刀按预定范围锥形切除宫颈组织,切除深度依据病变程度而定,通常达宫颈间质内一定深度。
-病理送检:将切除的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及切缘是否干净。
三、术后护理
1.出血观察: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术后1~2周可能出现少量阴道排液,属正常现象;若阴道大量流血、发热、腹痛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2.感染预防:短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术后2个月内避免性生活、盆浴及阴道冲洗。
3.康复随访:术后1个月复查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人乳头瘤病毒),了解宫颈恢复及有无复发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行宫颈锥切需谨慎评估,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如可能致流产、早产等),选择合适时机,术后密切监测妊娠状况。
2.基础疾病患者: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术前需评估控制基础疾病,确保手术安全,术后加强基础疾病监测管理。
3.青少年患者:需充分沟通,了解手术必要性及影响,术后关注心理状态与恢复情况,给予健康指导与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