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D在医学上是指什么病

DMD在医学上是指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疾病。

一、发病机制

由于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的基因(DMD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肌细胞内缺乏抗肌萎缩蛋白,使得肌细胞膜不稳定,容易受损,进而引起肌肉进行性退化。

二、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通常在3-5岁发病,男孩多见,因为是X连锁隐性遗传,女性为携带者,男性发病。

肌肉症状:早期表现为行走缓慢、易跌倒,奔跑、上楼困难,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肌肉萎缩,以腓肠肌假性肥大较为常见,还会出现脊柱侧弯、关节挛缩等骨骼畸形,后期可能累及心肌和呼吸肌。

三、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评估:根据典型的发病年龄、肌肉症状等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基因检测可发现DMD基因存在突变,是重要的确诊手段;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坏死、再生,肌膜下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

四、治疗与管理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部分患者可延缓病情进展)、进行康复训练以维持肌肉功能、预防和治疗骨骼畸形、呼吸及心脏并发症的处理等。

五、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儿童患者:需要专业的康复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注重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同时要关注其心理发育,因为疾病可能影响其社交和学习等。

成年患者:需加强呼吸和心脏功能的监测与管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在生活方式上要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活动强度。

携带者女性:携带者女性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是否为携带者,在生育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评估胎儿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