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口护理
保持腹腔镜手术创口清洁干燥,按医嘱定期更换敷料,密切观察创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常疼痛等情况,若出现异常需即刻就医。老年人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着重留意创口局部清洁防护,防止感染影响恢复;儿童需家长协助看护,避免其搔抓创口致感染。
二、休息与活动
术后初期宜适当卧床休息,以助身体恢复,同时也要开展适度翻身等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发肺部感染、压疮等问题。术后1-2天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床上活动,像屈伸肢体等。随着恢复状况,可逐步增加下床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活动时需有人陪伴,以防跌倒;儿童活动需家长看护,杜绝过度奔跑、跳跃等剧烈动作影响创口愈合。
三、饮食管理
术后进食时间依麻醉恢复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而定,一般先从少量温开水开始,若无不适可过渡至流食,如米汤、藕粉等,随后慢慢过渡至半流食、正常饮食。饮食需遵循循序渐进、营养均衡原则,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促进创口愈合,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取。老年人消化功能可能减退,饮食需更为细软易消化;儿童术后饮食要注重营养全面且易于消化,避免食用过硬、过烫食物。
四、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关注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若体温持续升高超38.5℃、血压波动过大或心率异常增快等,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老年人基础疾病可能较多,生命体征变化可能不典型,更要加强监测;儿童体温变化相对敏感,需留意观察其精神状态及体温波动情况。
五、疼痛管理
术后可能有不同程度疼痛,需区分正常术后疼痛与异常疼痛。正常术后疼痛会逐渐缓解,若疼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需警惕是否有感染等异常情况。可通过适当体位调整等非药物方式缓解轻度疼痛,异常疼痛需及时就医处理。不同年龄段对疼痛的耐受及表现各异,老年人可能表述不清晰,需家属多留意其身体状态;儿童则需关注其哭闹等异常表现,判断是否存在疼痛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