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是一项常见血液检验项目,用于评估体内炎症反应或其他病理状态。其正常值因检测方法以及受检者年龄、性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1.魏氏法:成年男性血沉正常值为0-15mm/h,成年女性血沉正常值为0-20mm/h。儿童血沉正常值通常较成人稍低,一般为0-10mm/h。老年人由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增高,血沉可能会出现生理性增高,通常会比成年人正常范围略高。
2.潘氏法:成年男性血沉正常值为0-10mm/h,成年女性血沉正常值为0-12mm/h。
二、血沉升高或降低的意义
1.血沉升高:多种情况可导致血沉升高。急性炎症,如肺炎、胆囊炎等,在炎症发生时,体内的炎症介质会使血沉加快;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紊乱引发炎症反应,致使血沉升高;组织损伤及坏死,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血沉会在发病后3-4天开始升高;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可释放某些物质影响血液成分,导致血沉升高,且肿瘤晚期血沉常明显升高。
2.血沉降低:临床意义相对较小,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数量增多,血沉减慢;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血沉下降。
三、影响血沉的因素
1.年龄与性别:儿童血沉相对较低,老年人可能生理性增高。女性在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产后3周内,血沉可出现生理性增高,这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及血液成分改变有关。
2.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可使血沉轻度升高,因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也可能对血沉有一定影响,可能与机体应激状态下激素分泌改变及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3.病史:既往有慢性疾病史,如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病等,再次发作或病情活动时,血沉易升高。曾患过肿瘤,若复发或转移,血沉也可能出现异常增高。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性疾病较为常见,当怀疑有感染时,血沉检测是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但儿童的血沉正常值与成人不同,解读结果时需加以区分。在采集血样过程中,要尽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哭闹、挣扎影响检测结果。
2.孕妇:孕期血沉会出现生理性增高,一般在妊娠3个月后逐渐上升,至妊娠晚期可达较高水平。这是由于孕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等生理变化导致。但需注意与病理性增高相鉴别,若孕妇伴有发热、关节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
3.老年人:老年人血沉生理性增高时,需与疾病导致的血沉升高相区分。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若血沉异常升高,要警惕是否存在潜在的感染、肿瘤或原有疾病的活动。定期体检,关注血沉变化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五、衍生需求解释
1.血沉检测频率:对于健康人,一般无需定期检测血沉。但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等慢性疾病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决定检测频率。病情稳定时,可能数月检测一次;病情活动期,可能需数周甚至更短时间检测一次,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检测前注意事项:检测前需保持正常饮食,避免大量饮酒、高脂饮食,因为这些可能影响血液成分。无需空腹抽血,但尽量避免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后立即采血,应休息1530分钟后再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