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怎么办

一、哮喘的定义与诱因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其诱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哮喘患者,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环境因素如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吸入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呼吸道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等都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二、哮喘的诊断方法

1.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发作的频率、时间、诱发因素等。例如,患者是否在夜间或凌晨容易出现喘息,运动后是否会诱发症状等。

2.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检测(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₁/FVC)等指标)、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评估气道的通气功能和反应性,如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气道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持哮喘的诊断。

3.过敏原检测:可以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明确患者是否对特定过敏原过敏,以便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三、哮喘的治疗措施

1.避免触发因素:对于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室内定期清洁除尘螨,避免在花粉传播季节外出等;对于因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的患者,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在流感高发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等。

2.药物治疗:

-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主要是支气管舒张剂,如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等),可迅速缓解哮喘症状,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₂受体,舒张支气管,改善通气。

-控制哮喘发作的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通过抑制气道炎症来控制哮喘的慢性炎症过程;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可以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

3.免疫治疗:对于过敏原明确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减少哮喘发作。

四、特殊人群哮喘的注意事项

1.儿童哮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和剂量。例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操作,保证药物能有效到达气道,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大剂量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对儿童生长有一定影响。家长要帮助儿童避免接触过敏原,如保持室内清洁、避免让儿童接触毛绒玩具等易藏尘螨的物品,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减少儿童去人员密集场所等。

2.老年哮喘:老年哮喘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₂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脏病的老年患者要谨慎使用。老年患者肺功能通常有所下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度运动,以提高肺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哮喘发作,同时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3.妊娠期哮喘:妊娠期哮喘患者的治疗需要兼顾母体和胎儿的安全。一般来说,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妊娠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因为其全身吸收少,对胎儿影响较小。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密切监测哮喘控制情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避免自行增减药物。

五、哮喘的日常管理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在过敏原浓度高的环境中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机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维持。

2.病情监测: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哮喘症状,如记录哮喘日记,包括症状发作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以及使用药物后的缓解情况等。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可以根据病情监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心理调节: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患病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人也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