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哮喘病慢阻肺方法有哪些

一、药物治疗

(一)支气管舒张剂

1.β₂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₂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和慢阻肺的支气管痉挛症状。如沙丁胺醇,可迅速缓解哮喘发作时的喘息症状,对于慢阻肺患者也能改善气流受限情况,其作用机制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气道平滑肌舒张。

2.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减少黏液分泌的作用。异丙托溴铵是常用药物,对哮喘和慢阻肺均有治疗作用,它与气道平滑肌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的支气管收缩作用,从而扩张支气管。

3.甲基黄嘌呤类:如氨茶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减少cAMP的水解,使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气道平滑肌舒张,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兴奋呼吸中枢和强心作用,但要注意其治疗窗较窄,不同年龄、不同病史患者使用时需密切关注血药浓度等情况,儿童使用需尤其谨慎,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成人不同。

(二)糖皮质激素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部分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如布地奈德,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和黏液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于哮喘患者,长期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对于慢阻肺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可改善肺功能和症状。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剂量等需根据病情调整,儿童使用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以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2.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病情较重的急性发作期或吸入激素无效的患者。如泼尼松,可迅速缓解症状,但长期口服会有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在使用时需权衡利弊,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糖尿病病史等特殊人群要更加谨慎,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3.静脉用糖皮质激素:用于重度或严重急性发作的哮喘以及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如甲泼尼龙,能快速抗炎、缓解症状,但同样需注意不良反应,如对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

二、控制性药物

(一)白三烯调节剂

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通过拮抗白三烯受体,减轻气道炎症和支气管痉挛。适用于轻-中度哮喘的长期治疗,对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有较好疗效。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剂型和剂量的选择,其作用机制是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结合,从而减少气道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气道功能。

2.白三烯合成酶抑制剂:此类药物相对较少用,通过抑制白三烯合成酶,减少白三烯的合成,发挥抗炎等作用,原理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类似,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依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择。

(二)茶碱类药物缓释制剂

如茶碱缓释片,可用于哮喘和慢阻肺的长期控制治疗,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但由于其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且与很多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在使用时需要监测血药浓度,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有肝脏或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要更加谨慎调整剂量,因为这些特殊人群的药物代谢能力不同,易出现不良反应。

三、免疫调节剂

(一)脱敏疗法

对于由变应原引起的哮喘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脱敏疗法。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变应原产生耐受性,减少哮喘发作。但该疗法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要评估其变应原种类、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儿童进行脱敏疗法时要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

(二)免疫球蛋白

如对于某些免疫力低下且频繁发作哮喘或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来调节免疫功能。但这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根据患者的病史、免疫状态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适用,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要考虑其自身的免疫特点,儿童使用更要谨慎权衡利弊。

四、非药物治疗

(一)避免触发因素

1.对于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如烟雾、化学气味等;注意气候变化,寒冷空气可能诱发哮喘发作,要及时增添衣物。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要根据其生活环境和习惯来识别和避免触发因素,儿童可能更易接触到尘螨等室内过敏原,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等;老年人可能对寒冷空气更为敏感,要注意保暖。

2.对于慢阻肺患者:要避免吸入有害颗粒或气体,如吸烟、空气污染中的粉尘等;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不同年龄患者预防感染的措施有所不同,儿童要注意增强体质、按时接种疫苗等,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等。

(二)呼吸康复训练

1.呼吸肌训练

-腹式呼吸: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速度要慢而均匀,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对于哮喘和慢阻肺患者均适用,不同年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儿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时,家长可在旁引导,帮助其掌握呼吸节奏。

-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用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左右,如吸气2秒,呼气4秒,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该训练可以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改善通气功能,各年龄患者均可进行,但要注意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呼吸频率和力度。

2.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力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的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诱发哮喘或慢阻肺急性发作。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运动,如在家长陪同下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等;老年人要注意运动时的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

(三)氧疗

对于慢阻肺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需要进行氧疗。一般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1-2L/min,吸氧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通过氧疗可以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氧疗的方式和流量等要根据其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来调整,儿童进行氧疗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安全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