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的注意事项

一、吸痰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操作,旨在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有诸多注意事项:

1.操作前准备: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与呼吸道分泌物状况,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如老年患者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者,呼吸道可能更为脆弱;长期吸烟的患者,痰液可能更黏稠。了解患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以便选择合适沟通方式。根据患者年龄与病情,选择适宜吸痰管,如儿童需用管径较细吸痰管,防止损伤气道。检查吸引装置性能,确保吸引压力合适,一般成人40.053.3kPa,儿童<40kPa。

2.操作过程要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戴无菌手套,吸痰管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从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净痰液,防止损伤气道黏膜。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以免引起患者缺氧。若痰液较多,需再次吸痰,应间隔35分钟,待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后再进行。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如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给予相应处理。

3.操作后护理:吸痰后做好口腔护理,清除口腔内残留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情绪,告知吸痰目的与效果,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观察吸出痰液的量、颜色、性质,若痰液出现异常,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4.特殊情况处理:若患者痰液黏稠,可先通过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常用药物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利于痰液吸出。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前先吸净口鼻腔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防止交叉感染,且注意气管切开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气道较狭窄且黏膜娇嫩,吸痰时选择更细、质地柔软吸痰管,严格控制吸引压力与时间,防止损伤气道。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如出现哭闹、面色改变等及时处理。由于儿童配合度低,操作前需安抚患儿,必要时在家长协助下完成。

2.老年人:老年人呼吸道功能减退,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吸痰时更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部分老年人可能存在认知障碍,操作前需耐心解释,取得配合。对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吸痰前后适当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松动与排出。

3.孕妇:孕妇进行吸痰操作时,动作要格外轻柔,避免刺激引起宫缩。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孕妇有无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如有需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生。

4.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此类患者吸痰时易导致气道黏膜出血,操作时更要小心谨慎,避免损伤气道。若吸痰过程中出现出血,及时采取相应止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