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多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3型:
1.抗肾小球基底膜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与肺泡基底膜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导致肾小球损伤。
症状:起病急骤,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迅速出现少尿或无尿,可伴有氮质血症和酸中毒。
治疗方法:强化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2.免疫复合物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激活补体,导致炎症反应。
症状: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1~3周起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3.新月体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或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导致肾小球炎症和新月体形成。
症状:除了有急进性肾炎的表现外,还可有发热、关节痛、皮疹等全身性症状。
治疗方法:强化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如果ANCA阳性,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急进性肾炎的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免疫复合物、ANCA等,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