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疼怎么回事

一、肌肉骨骼系统问题

1.腰肌劳损

-成因: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弯腰工作等)是常见原因,年龄增长也会使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腰肌劳损引发腰酸疼。例如,长时间保持坐姿工作的人群,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劳损。

-特点:腰酸疼多为双侧,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疼痛程度一般不太剧烈,可伴有腰部活动轻度受限。

2.腰椎间盘突出症

-成因:椎间盘退变是基础,加上损伤(如腰部急性扭伤、慢性积累性损伤等)会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引起腰酸疼。年龄因素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加速,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男性由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等机会相对较多,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特点:除腰酸疼外,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的动作而加重,腰部活动明显受限。

二、脊柱病变

1.脊柱侧弯

-成因: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姿势性因素(如长期单肩背包等不良姿势)、神经肌肉病变等都可能导致脊柱侧弯。青少年时期是脊柱发育的关键阶段,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弯腰、驼背等容易引发脊柱侧弯,女性在青春期发育阶段若姿势不当也易出现脊柱侧弯。

-特点:除腰酸疼外,可观察到脊柱向一侧弯曲,双肩不等高,胸廓不对称等外观改变,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影响心肺功能等。

2.强直性脊柱炎

-成因: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HLA-B27阳性人群患病风险较高,感染等因素也可能诱发。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起病隐匿,病情逐渐进展。

-特点:主要表现为下腰部或骶髂部反复腰酸疼,疼痛具有晨僵特点,即早晨起床后腰部僵硬感明显,活动后可缓解,病情后期可出现脊柱强直、畸形。

三、内脏疾病牵涉痛

1.肾脏疾病

-肾炎

-成因: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因素等可引发肾炎。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和女性患病几率无绝对明显差异,但某些自身免疫性肾炎在女性中相对多见。

-特点:除腰酸疼外,可伴有水肿(眼睑、下肢等部位)、蛋白尿、血尿等表现,腰酸疼可呈双侧,程度不一,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高血压等症状。

-肾结石

-成因: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饮食因素(如高钙、高草酸饮食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代谢特点等有关。

-特点:腰酸疼多为单侧剧烈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常伴有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疼痛发作时较为剧烈,呈绞痛性质。

四、妇科疾病(女性)

1.盆腔炎

-成因: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性生活活跃期女性易患,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等也可诱发。

-特点:下腹部及腰骶部腰酸疼,可伴有白带增多、异味,月经紊乱等症状,活动或性交后腰酸疼可加重。

2.子宫内膜异位症

-成因: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因素等有关,多见于育龄期女性。

-特点:腰酸疼多在月经期间加重,可伴有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等表现,盆腔检查可触及结节或包块。

五、其他因素

1.骨质疏松

-成因: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绝经后)等因素可导致骨质疏松。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是高发人群,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丢失,也可能患骨质疏松。

-特点:全身骨痛,包括腰酸疼,疼痛可在翻身、起坐及长时间行走后加重,严重者可发生骨折。

2.心理因素

-成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导致躯体化症状,表现为腰酸疼。各年龄段均可因心理因素出现这种情况,女性在面临生活压力、家庭等多方面因素时,心理压力较大,更易出现因心理因素导致的腰酸疼。

-特点:腰酸疼程度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可伴有情绪低落、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方面的表现,通过心理调节等干预措施可能使腰酸疼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