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骼症状
1.婴幼儿期:3-6个月婴儿易出现颅骨软化,表现为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后部,有乒乓球样弹性感。7-8个月时,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形成方颅,头型看起来宽大呈方形。学步期,由于骨质软化,双下肢因负重而弯曲变形,出现“O”形腿或“X”形腿,一般“O”形腿在1岁左右开始明显,“X”形腿多在2岁后出现。
2.儿童期:骨骼生长加速,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干骺端异常,表现为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形成串珠肋,在胸廓前下缘形成郝氏沟。脊柱因负重可出现后凸或侧弯畸形。这些骨骼变化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形态和运动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运动发育可能延迟,较大儿童运动时易疲劳、疼痛,影响生活质量。
二、肌肉症状
1.全身肌肉松弛:维生素D缺乏影响肌肉代谢,导致全身肌肉张力降低,肌肉松弛无力。婴儿表现为竖头困难、坐立不稳,大运动发育迟缓;幼儿及儿童会出现站立、行走无力,上下楼梯困难,运动耐力下降。
2.腹部肌肉松弛:致使腹部膨隆如蛙腹,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影响胃肠道蠕动,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
三、神经精神症状
1.易激惹:患儿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对轻微刺激敏感,容易哭闹,难以安抚。尤其在夜间睡眠时,频繁惊醒,睡眠不安稳,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不足又会进一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2.多汗:即使在温度适宜、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多汗症状,尤其是头部多汗,常浸湿枕巾,汗液刺激头皮,导致婴儿摇头擦枕,出现枕秃现象。多汗还可能引发皮肤问题,如痱子、湿疹等,增加感染风险。
四、其他症状
1.免疫力下降: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缺乏时儿童免疫力降低,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疾病,感染频率增加,病程延长,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2.出牙延迟:正常儿童一般在6-8个月开始出牙,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出牙时间可能延迟至10个月甚至更晚,且牙齿排列不整齐,釉质发育不良,容易患龋齿,影响口腔健康和咀嚼功能。
特殊人群提示: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这类儿童体内维生素D储存不足,出生后生长速度快,对维生素D需求量大,更易缺乏。建议出生后尽早补充维生素D,定期监测维生素D水平,根据结果调整补充剂量。
2.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可“稀释”维生素D,且肥胖儿童户外活动相对较少,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应适当增加肥胖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同时密切关注维生素D水平,必要时增加补充剂量。
3.素食儿童: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有限,素食儿童若不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等),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家长需确保其饮食中有足够的维生素D强化食品或通过补充剂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