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发臭是什么原因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性阴道病

1.发病机制:正常阴道内乳酸杆菌占优势,当阴道内生态平衡被打破时,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产生胺类物质,导致阴道分泌物有臭味。研究表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可检测到多种厌氧菌,这些细菌分解阴道上皮细胞等物质产生有臭味的代谢产物。

2.人群特点:多见于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活跃的女性,也可见于不注意外阴清洁卫生的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可能发生,但性生活活跃期女性相对更易患。

(二)滴虫性阴道炎

1.发病机制: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滴虫可消耗阴道内的糖原,破坏阴道的自净作用,同时滴虫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物质,导致白带异常并伴有臭味。阴道毛滴虫能黏附在阴道上皮细胞表面,影响阴道局部的微环境。

2.人群特点:各年龄女性均可发病,经性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因此性活跃期女性风险较高,同时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公共场所的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比如女性使用了被滴虫污染的毛巾、浴盆等物品。

二、卫生问题

(一)经期卫生不良

1.具体情况:月经期间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经血在阴道内长时间积聚,为细菌滋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细菌分解经血等物质产生臭味。一般来说,建议每2-4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若长时间不更换,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人群特点:所有来月经的女性都可能因为经期卫生不良导致月经发臭,尤其是那些没有养成良好经期卫生习惯的女性,比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为对经期卫生重视不够而出现这种情况。

三、其他因素

(一)子宫内膜炎

1.发病机制: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如流产、分娩后宫腔内有残留组织等情况,细菌容易在宫腔内繁殖,导致子宫内膜发炎,炎性分泌物增多且伴有臭味。子宫内膜炎时,炎症细胞浸润,局部组织发生病理改变,产生有异味的分泌物。

2.人群特点:多见于有宫腔操作史(如流产、分娩)的女性,也可见于患有盆腔炎等妇科炎症未及时治疗蔓延至子宫内膜的女性,各年龄段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都可能患病。

(二)宫颈癌

1.发病机制:宫颈癌患者宫颈局部组织发生癌变,组织容易坏死、溃烂,合并感染时会出现恶臭的阴道分泌物,月经期间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随着病情进展,局部组织病变导致分泌物异常。

2.人群特点: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尤其是有HPV感染史、性生活紊乱、早婚早育等情况的女性,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患病,但高发年龄在50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