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诊
1.呼吸运动:观察患者呼吸时胸廓的起伏动作。正常情况下,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呼吸运动平稳且节律规则,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呼吸频率和深度会有所差异,儿童呼吸频率相对较快,老年人呼吸频率可能稍慢。对于有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运动减弱或增强、双侧呼吸运动不对称等情况。如一侧气胸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呼吸困难,常出现呼吸运动增强、胸廓呈桶状胸改变。
2.呼吸节律:正常呼吸节律均匀而整齐。某些疾病可导致呼吸节律改变,如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某些中毒等;间停呼吸(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病变。
二、触诊
1.胸廓扩张度:检查者两手置于患者胸廓前下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正常人两侧胸廓扩张度应相等。若一侧胸廓扩张受限,可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等。老年人因胸廓弹性降低,胸廓扩张度可能较年轻人略小。有胸部外伤史的患者,可能因疼痛而出现局部胸廓扩张度受限。
2.语音震颤: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或掌面轻放于患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患者用同等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一般来说,男性较女性、成人较儿童、消瘦者较肥胖者语音震颤稍强。前胸上部较下部强,后胸下部较上部强。若出现肺实变,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语音震颤会增强;而阻塞性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等情况,语音震颤会减弱或消失。
三、叩诊
1.正常肺部叩诊音:正常肺部叩诊为清音,其音响强弱和音调高低与肺脏的含气量的多寡、胸壁的厚薄以及邻近器官的影响有关。儿童胸壁薄、肺含气量相对较多,叩诊音较清脆;老年人胸壁肌肉较松弛、胸廓弹性降低,叩诊音相对稍浊。
2.肺部定界叩诊:
肺上界:即肺尖的宽度,正常人肺尖宽度为5cm左右,右侧较左侧稍窄。若肺尖部有病变,如肺结核浸润,可导致肺上界变窄或叩诊呈浊音。
肺下界: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右肺下界在右侧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为第6、8、10肋间。左肺下界除在左锁骨中线上变动较大(因有心脏影响)外,其余与右侧大致相同。生理情况下,矮胖体型者肺下界可上升1肋间,瘦长体型者可下降1肋间。病理情况下,肺下界降低见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等;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胸腔积液、膈肌麻痹、腹水等。
肺下界移动度:正常人肺下界移动度为68cm。肺下界移动度减弱见于肺组织弹性消失,如肺气肿;肺组织萎缩,如肺不张;及肺组织炎症和水肿等。大量胸腔积液、气胸、广泛胸膜增厚粘连时,肺下界移动度不能叩得。
3.异常叩诊音:在正常清音区范围内,如出现浊音、实音、鼓音或过清音,则为异常叩诊音。浊音或实音常见于肺实变(如大叶性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鼓音常见于气胸;过清音常见于肺气肿。
四、听诊
1.正常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其呼气音较吸气音强而高调,吸气相较呼气短。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正常人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肩胛间区的第3、4胸椎水平及右肺尖可以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其吸气音和呼气音的强弱、时限、音调几乎相等。
肺泡呼吸音:除上述支气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外,其余肺部都可听到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的吸气音较呼气音强,且音调更高、时限更长。儿童的肺泡呼吸音较老年人清晰,因为儿童胸壁薄且肺组织弹性好。
2.异常呼吸音:
异常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胸廓活动受限(如肋骨骨折、重症肌无力等)、呼吸肌疾病(如膈肌麻痹)、气道阻塞(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压迫性肺不张(如胸腔积液)、腹部疾病(如大量腹水)等。
肺泡呼吸音增强:双侧肺泡呼吸音增强,可见于运动、发热、代谢亢进等情况,此时机体需氧量增加,呼吸加深加快;一侧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对侧肺部有病变,健侧肺代偿性通气增强。
呼气音延长:常见于下呼吸道部分阻塞、痉挛或狭窄,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由于气流呼出不畅,呼气时间延长。
断续性呼吸音:又称齿轮呼吸音,常见于肺内局部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
粗糙性呼吸音:由于支气管黏膜轻度水肿或炎症浸润造成不光滑或狭窄,使气流进出不畅所形成,常见于支气管或肺部炎症的早期。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又称管样呼吸音。常见于肺组织实变(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内大空腔(如肺脓肿或空洞型肺结核)、压迫性肺不张等。
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区域内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称为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常见于肺实变区域较小且与正常肺组织掺杂存在,或肺实变部位较深并被正常肺组织所覆盖,如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
3.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湿啰音和干啰音。
湿啰音: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痰液,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根据呼吸道管径大小和腔内渗出物的多寡分为粗、中、细湿啰音和捻发音。粗湿啰音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部位,多在吸气早期出现;中湿啰音发生于中等大小支气管,多在吸气中期出现;细湿啰音发生于小支气管,多在吸气后期出现。捻发音是一种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啰音,多在吸气终末听到,常见于肺淤血、肺炎早期和肺泡炎等。长期吸烟、生活环境差等人群,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更易出现湿啰音。
干啰音: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其持续时间较长,带乐性,音调较高,呼气时明显,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变换。根据音调高低可分为高调干啰音(又称哨笛音)和低调干啰音(又称鼾音)。干啰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源性哮喘等。
4.语音共振:嘱患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至胸壁,由听诊器听及。正常情况下,听到的语音共振言词并非响亮清晰,音节亦含糊难辨。语音共振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气肿、肥胖等。若语音共振增强、响亮,且言词清晰,称为支气管语音,常见于肺实变。
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肺部发育尚未完善,胸廓相对较小且壁薄,查体时更易听到呼吸音及啰音等。但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查体时需耐心安抚,取得其配合。对于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的儿童,查体时应更仔细,警惕肺部慢性病变。
2.老年人:老年人胸廓弹性降低、呼吸肌力量减弱,可能存在生理性的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稍弱等情况。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肺部查体结果,需综合判断。
3.孕妇:孕期由于子宫增大,膈肌上抬,可使肺下界上移,胸廓横径增大,胸廓活动度可能稍有受限。在进行肺部查体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压迫腹部,同时结合孕期生理变化来分析查体结果。
4.长期吸烟者:此类人群由于烟草对呼吸道的长期刺激,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道狭窄等情况,查体时可能更容易听到干、湿啰音,且肺部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应重点关注肺部情况,同时建议其戒烟以改善肺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