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源性因素
(一)脑血管疾病
1.发病机制: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中支配吞咽和咳嗽反射的神经结构。例如脑梗死若发生在脑干等与吞咽、咳嗽反射相关的区域,会影响神经传导通路,导致吞咽时会厌关闭不全,食物或液体误入气管,从而引起呛咳后持续咳嗽。
2.人群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者更易发生。这些人群由于血管粥样硬化等原因,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较高。
(二)帕金森病
1.发病机制: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会影响吞咽相关肌肉的协调运动。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在喝水时容易发生呛咳,且由于疾病导致的神经功能异常,呛咳后咳嗽反射可能不能有效终止,从而出现老咳嗽的情况。
2.人群特点:主要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增加。
二、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因素
(一)衰老因素
1.发病机制: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吞咽相关肌肉力量减弱,咽喉部的感觉功能也会减退。老年人在喝水时,可能不能及时协调吞咽动作,导致部分水进入气管,引发呛咳,之后由于咽喉部受到刺激等原因,咳嗽反射持续存在。
2.人群特点:主要针对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吞咽功能逐渐下降。
(二)头颈部疾病
1.发病机制:如头颈部肿瘤进行手术治疗后,可能会损伤吞咽相关的神经或肌肉,导致吞咽功能受损。当喝水时,就容易出现呛咳,并且因为手术造成的局部结构改变等因素,呛咳后咳嗽难以迅速缓解。例如喉癌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2.人群特点:有头颈部肿瘤病史或正在接受头颈部相关手术治疗的人群。
三、其他因素
(一)胃食管反流病
1.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酸反流至食管,可刺激咽喉部,导致咽喉部敏感性增高。同时,反流物可能误吸入气管,引起呛咳,呛咳后因为咽喉部受到刺激以及气管内存在异物刺激等,会出现持续咳嗽。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肥胖、长期饮酒、吸烟等人群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较高。
(二)意识障碍
1.发病机制:如昏迷患者,由于意识丧失,吞咽反射消失,喝水时不能自主协调吞咽动作,水很容易误入气管,引发呛咳,而且因为患者无法主动终止咳嗽反射,会出现老咳嗽的情况。
2.人群特点:见于各种原因导致昏迷的患者,如脑外伤、脑出血昏迷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