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命体征相关征兆
1.呼吸方面
-老人可能出现呼吸频率的显著改变,比如呼吸变得极为缓慢,每分钟呼吸次数可能低于10次,或者呼吸变得不规则,出现深浅不一、间隔不均的情况。这是因为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逐渐衰竭,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下降。对于瘫痪老人来说,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肺部通气功能本身就相对较弱,临近生命终末期时这种情况会进一步恶化。
-还可能出现呼吸费力,表现为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这是由于呼吸肌功能减退,无法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
2.心率与血压
-心率可能会出现异常,要么显著减慢,低于60次/分钟,要么变得不规则。心脏功能在生命终末期逐渐衰退,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率和心律的改变。瘫痪老人由于活动减少,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心脏负担相对较轻,但临近死亡时心脏功能的衰退仍会体现为心率变化。
-血压也会出现波动,可能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收缩压可能低于90mmHg,而且难以通过补液等常规措施恢复。这是因为血管的调节功能丧失,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二、意识状态相关征兆
1.意识逐渐模糊
-老人会从原本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清醒状态逐渐变得意识模糊,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比如叫其名字时,不再像以往那样能清晰回应,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下降。这是因为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脑功能逐渐衰竭,神经细胞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瘫痪老人长期卧床,脑部血液循环可能本就存在一定障碍,临近死亡时这种情况加剧,导致意识状态改变。
-进一步可能发展为昏迷,对任何刺激都几乎没有反应,包括疼痛刺激。昏迷的发生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的结果,由于脑部的重要生命中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无法对身体的各种刺激做出正常的反应。
三、其他身体表现相关征兆
1.皮肤表现
-皮肤可能变得苍白、灰暗,缺乏光泽。这是因为血液循环不畅,身体末梢循环极差,血液灌注不足。瘫痪老人本身血液循环就相对缓慢,临近死亡时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导致皮肤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紊乱。
-还可能出现皮肤湿冷,这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功能失调,身体无法通过正常的散热和保温机制来维持体温,进而表现为皮肤湿冷。
2.消化系统表现
-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完全不吃不喝。这是因为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几乎停止。瘫痪老人长期卧床,胃肠蠕动本身就比正常人慢,临近生命终末期时这种情况进一步加重,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而且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颜色可能异常。这是由于胃肠道的逆蠕动以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
对于瘫痪老人的临终关怀,家属等照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老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和身体变化,给予尽可能舒适的护理,比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适当调整体位以减轻不适等。同时,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在医疗决策等方面充分沟通,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尽可能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