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尿毒症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持续进展至晚期的临床综合征,此时肾脏已无法维持正常的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分泌内分泌激素等功能,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引发全身多系统症状。
二、病因
1.原发性肾脏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是导致尿毒症的常见原因,因肾小球结构和功能逐渐受损,最终进展至肾功能衰竭。
2.继发性肾脏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致肾小血管及肾小球病变)、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及肾实质损害)、多囊肾(遗传性疾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逐渐破坏肾组织)等,这些疾病均可逐步破坏肾脏结构与功能,发展为尿毒症。
三、发病机制
主要因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显著下降,正常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丧失,致使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及毒素在体内蓄积;同时,肾脏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功能失调,引发水钠潴留、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此外,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内分泌功能紊乱,可导致贫血等全身表现。
四、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腔异味等,严重时可发生消化道出血。
2.心血管系统:表现为高血压、心力衰竭(如呼吸困难、水肿等),与水钠潴留、毒素蓄积导致心肌损伤等有关。
3.血液系统:因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等,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还可因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出现出血倾向。
4.呼吸系统:可发生尿毒症肺炎,出现咳嗽、气促等;严重时可致尿毒症肺水肿。
5.神经系统:早期可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病情进展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尿毒症脑病表现。
五、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公式eGFR计算),当eGFR低于15ml/(min·1.73m²)且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相关检查结果,同时排除急性肾功能损伤等其他可导致类似表现的疾病,即可诊断为尿毒症。
六、治疗
1.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血液透析通过机器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肾移植则是将健康肾脏移植给患者,恢复肾脏功能。
2.基础疾病治疗:针对引起尿毒症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等,延缓肾脏进一步受损。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尿毒症多由先天性肾发育异常、遗传性肾病等引起,需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因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其身高、体重及性发育等,治疗中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尿毒症治疗中需注意药物代谢及并发症的防治,透析治疗时要更谨慎评估心功能等状况,以降低治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