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性胃肠炎:
-病因:多种病毒可引起,如轮状病毒等较为常见,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两岁宝宝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病毒侵袭。
-表现:除了发烧、呕吐外,常伴有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体温一般为中低热,但也可能出现高热情况。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在秋冬季节高发,宝宝感染后先出现呕吐,随后腹泻,体温可波动在38℃-39℃左右。
2.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胃肠道症状:
-病因: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除了引起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鼻塞外,有些病毒可同时累及胃肠道,导致宝宝出现发烧、呕吐。
-表现:宝宝体温升高,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同时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比如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宝宝可能先有发烧,体温可达39℃以上,接着出现呕吐,同时伴有咳嗽等症状。
3.细菌性痢疾:
-病因: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通过污染的手、食物、水源等传播。两岁宝宝如果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后未注意手部卫生,就容易感染。
-表现:宝宝会出现发烧,体温可高达39℃甚至更高,同时有呕吐症状,还伴有腹泻,大便为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宝宝频繁有排便感,但每次排便量少)。例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宝宝感染痢疾杆菌后很快出现上述症状。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
-病因:两岁宝宝饮食若不规律,进食过多、过快,或食用了不洁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过多食用油腻食物、生冷食物等,都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发烧、呕吐。
-表现:宝宝体温可能轻度升高,一般在37.5℃-38.5℃左右,呕吐多为一次性或间断性呕吐,呕吐物为进食的食物。比如宝宝一次性吃了很多油炸薯片后出现呕吐、发烧,体温在38℃左右,呕吐物为薯片等食物。
2.中暑:
-病因:如果两岁宝宝在高温环境下暴露时间过长,如夏季户外活动时未做好防暑措施,就容易发生中暑。
-表现:宝宝会出现发烧,体温可迅速升高,可达38.5℃以上,同时有呕吐症状,还可能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皮肤干燥等表现。例如在炎热的夏天,宝宝在户外玩耍较长时间后出现上述症状。
3.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胃肠道:
-病因:如颅内感染,虽然相对少见,但两岁宝宝如果患有脑膜炎等颅内感染性疾病,由于颅内压升高,也可引起宝宝发烧、呕吐,且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
-表现:宝宝除了发烧、呕吐外,可能伴有头痛、精神差、前囟饱满(两岁宝宝前囟尚未闭合,颅内压升高时前囟会隆起)等症状。比如宝宝患有化脓性脑膜炎,会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频繁喷射性呕吐,精神萎靡。
当两岁宝宝出现发烧呕吐时,家长应首先测量宝宝体温,观察呕吐次数、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尚可,体温不是很高(低于38.5℃),呕吐不频繁,可以先采取一些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让宝宝适当休息,少量多次喂服温水,防止脱水。但如果宝宝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精神萎靡、呕吐频繁、尿量减少等,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大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两岁宝宝,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宝宝接触感染源,夏季注意防暑降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