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血沉检查什么的

一、血常规检查包含的主要项目及意义

(一)红细胞相关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

-意义:红细胞是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细胞,红细胞计数可反映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等情况。例如,红细胞计数降低常见于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红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地区居民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异,儿童的红细胞计数通常高于成人,成年男性一般为(4.0-5.5)×10¹²/L,成年女性为(3.5-5.0)×10¹²/L。

2.血红蛋白(Hb)

-意义:血红蛋白浓度能更直接地反映贫血状态。血红蛋白降低是贫血的重要指标,常见原因同红细胞计数降低的原因。成年男性Hb正常参考值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儿童会因年龄不同有相应的正常范围,如新生儿Hb正常范围较高,约为170-200g/L,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范围。

3.红细胞比容(HCT)

-意义: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可辅助判断贫血的类型等。例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比容降低,而大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比容也可能有相应变化。不同性别、年龄的正常参考值不同,成年男性HCT正常范围约为40%-50%,成年女性约为35%-45%。

(二)白细胞相关指标

1.白细胞计数(WBC)

-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如肺炎、阑尾炎等;也可见于应激状态,如大手术、急性创伤等。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见于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等。正常参考值:成人(4.0-10.0)×10⁹/L,儿童的白细胞计数略高于成人,新生儿白细胞计数较高,可达(15.0-20.0)×10⁹/L,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至成人范围。

2.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正常参考值成人约为50%-70%,儿童约为30%-60%。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急性创伤等;减少可能见于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等。

-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成人约为20%-40%,儿童约为40%-60%。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等;减少可能见于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正常参考值成人约为3%-8%,儿童约为2%-12%。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某些感染(如结核)、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参考值成人约为0.5%-5%,儿童约为0.5%-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寄生虫感染等;减少可能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情况。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参考值成人约为0%-1%,儿童约为0%-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三)血小板相关指标

1.血小板计数(PLT)

-意义: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血小板计数异常可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等问题。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成人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⁹/L)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参考值基本一致,但新生儿的血小板计数可能略低,约为(150-250)×10⁹/L,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接近成人范围。

二、血沉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意义

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

(一)血沉增快的常见情况

1.生理性增快

-儿童、月经期、妊娠期女性血沉可略增快。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代谢活跃,血沉可能会有生理性增快;女性月经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血沉也可能出现轻度升高;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状态改变,血沉也会相应增快,一般妊娠3个月以上者血沉可加快。

2.病理性增快

-各种炎症性疾病,如细菌性炎症(肺炎、阑尾炎等)、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血沉常增快。这是因为炎症时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增多,使红细胞沉降加快。

-组织损伤及坏死,如大手术、心肌梗死等,血沉可增快。手术创伤或心肌梗死导致组织损伤后,机体产生炎症反应等,促使血沉加快。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血沉多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某些物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等,促进血沉加快有关。

-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血沉也会增快。

(二)血沉减慢的临床意义

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可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情况。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数量过多,红细胞之间不易聚集,血沉减慢;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时,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红细胞沉降速度减慢。

血常规和血沉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医生可以辅助诊断多种疾病,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等,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