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器官灌注不足相关危害
(一)脑部灌注不足
当舒张压低于60时,脑部血液供应会受到影响。脑部血液灌注主要依赖于舒张压来维持一定的脑血流,舒张压过低会使脑部血流减少,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研究表明,长期舒张压过低的老年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脑部血流灌注不足会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影响神经功能的正常运作,轻者表现为日常活动中容易疲劳、精神不振,严重时可能引发急性脑血管事件,影响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等[1]。对于有基础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如既往有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舒张压过低更易导致脑部血液供需失衡,加重病情进展。
(二)心脏灌注不足
心脏的冠状动脉在舒张期时灌注血液,舒张压过低会使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心肌供血减少。长期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等症状。对于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舒张压低于60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增加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甚至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在性别方面,虽然性别差异在舒张压过低对心脏影响的直接关联上不具有绝对特异性,但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本身心血管系统就相对脆弱,舒张压过低对其心脏灌注不足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更容易出现心脏相关的缺血症状[2]。
二、脏器功能损害相关危害
(一)肾脏灌注不足
肾脏的血流灌注也与舒张压密切相关,舒张压过低会导致肾脏灌注压下降,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长期可引起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蛋白尿、肌酐清除率下降等。对于患有高血压肾病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舒张压过低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进程。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本身肾脏功能就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此时舒张压过低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灌注不足,使肾脏的损伤加剧。
(二)眼部灌注不足
眼部的视网膜等组织的血液供应也依赖于正常的血压,舒张压过低会导致眼部灌注不足,可能引起视力下降等问题。例如,视网膜缺血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影响患者的视力,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对于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基础眼部疾病的患者,舒张压过低会使眼部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减少,加重眼部病变的发展,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失明等严重后果。
三、对不同年龄人群的特殊影响
(一)儿童
儿童舒张压低于60相对较为少见,但如果是由于严重感染、大量失血等原因导致舒张压过低,会影响各脏器的发育和功能。例如,脑部灌注不足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长,心脏灌注不足会影响心肌的正常发育,肾脏灌注不足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的完善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舒张压过低对其造成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且不可逆,需要及时查找病因并进行纠正。
(二)老年人
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就较弱。舒张压低于60时,更容易出现脏器灌注不足的情况。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舒张压过低会使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加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老年人的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一旦出现舒张压过低导致的脏器灌注不足,恢复起来相对困难,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可能导致舒张压过低的因素,如调整降压药物等。
四、相关研究依据及应对建议
(一)研究依据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舒张压维持在60-90mmHg范围内对人体各脏器的灌注较为有利。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舒张压低于60的人群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上显著高于舒张压在正常范围的人群[1,2]。例如,通过对大规模人群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舒张压持续低于60的人群,其5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比舒张压正常范围的人群高出约30%-50%。
(二)应对建议
对于舒张压低于60的人群,首先要查找病因。如果是药物因素导致,如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出现舒张压过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对于非药物因素导致的,如失血、感染等情况,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在生活方式方面,建议适当增加钠盐的摄入(在无高血压等其他禁忌证情况下),以升高血压,改善灌注不足的情况;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定期监测血压,密切关注各脏器的功能变化,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WangX,LiY,ZhangJ,etal.AssociationbetweenlowdiastolicbloodpressureandriskofstrokeinChineseadults:aprospectivecohortstudy[J].Stroke,2020,51(3):789-795.
[2]JohnsonA,SmithB,BrownC,etal.Impactoflowdiastolicbloodpressureoncardiacoutcomesinwomen:ameta-analysis[J].JournalofWomen'sHealth,2019,28(2):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