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怎么得的

一、遗传因素

约5%-10%的乳腺癌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一级亲属(如母亲、姐妹)患乳腺癌,那么本人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与遗传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二、激素因素

雌激素水平:女性体内的雌激素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月经初潮过早(小于12岁)、绝经年龄过晚(大于55岁)、未生育或初次生育年龄较晚(大于30岁)等情况,会导致女性体内雌激素暴露时间延长。例如,月经初潮早使得乳腺组织在雌激素作用下发育的时间更长;绝经晚则意味着雌激素持续作用于乳腺组织,这些都可能刺激乳腺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增加癌变风险。

孕激素:孕激素与乳腺癌的关系也较为复杂,一般认为长期的雌激素相对过高或孕激素失衡可能协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三、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高脂肪、高糖饮食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长期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身体脂肪堆积,进而影响激素代谢,使雌激素水平升高。例如,一些西方饮食模式中高脂肪食物占比较大,当地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抗氧化能力和整体健康状况,间接可能与乳腺癌发生有关。

肥胖:肥胖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肥胖与乳腺癌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脂肪细胞可以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肥胖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长期刺激乳腺组织易引发癌变。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大于30的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BMI正常的女性。

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身体代谢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也可能影响激素水平的调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相比经常运动的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有所增加。

四、辐射因素

电离辐射:胸部接受过高剂量的电离辐射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例如,青少年时期胸部受到过放疗等电离辐射暴露,成年后患乳腺癌的概率会升高。

五、其他因素

乳腺疾病史:某些乳腺良性疾病如乳腺不典型增生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乳腺癌。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很多。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与乳腺癌发生相关,如长期口服避孕药等,但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年龄和性别:乳腺癌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男性也可能患乳腺癌,但概率较低。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40岁以上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