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脑梗是怎么回事

一、定义阐释

突发性脑梗即急性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致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软化,进而引发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分析

1.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病因,动脉壁上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逐渐使血管狭窄甚至闭塞,阻碍脑部血液供应。例如长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易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2.心源性栓塞: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壁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阻塞脑部血管。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可增加心源性栓塞风险。

3.小动脉闭塞:高血压可引发脑内小动脉硬化、闭塞,常见于脑部深穿支动脉,如基底节区、脑桥等部位的小血管病变。

三、症状表现

1.运动障碍: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持物、行走,严重时肢体完全瘫痪。

2.面部异常:面部口角歪斜,可表现为流涎、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等。

3.言语障碍:说话不清、言语含糊,甚至无法理解他人言语或表达自身意思。

4.视觉异常:视物模糊、复视等。

5.头痛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意识障碍。

四、诊断方法

1.病史与查体:详细询问发病经过、既往基础疾病等情况,通过神经系统查体判断神经功能缺损部位及程度。

2.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发病早期可快速排除脑出血,有助于初步诊断,但对早期脑梗死显示可能不敏感。

-头颅MRI:对早期脑梗死诊断更敏感,能更早发现脑部缺血病灶,尤其是发病数小时内的病变。

五、治疗要点

1.超早期干预:发病4.5小时内符合指征者可考虑溶栓治疗(具体药物遵医嘱),以恢复脑部血液再灌注。

2.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改善脑循环药物、神经保护药物等,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用。

3.特殊人群注意

-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

-房颤患者:需重视抗凝治疗,预防心源性栓塞再次发生,但抗凝治疗需权衡出血风险等。

-儿童:突发性脑梗相对少见,多与先天血管异常、感染等因素相关,诊断时需更细致排查病因,治疗上除遵循常规脑梗死治疗原则外,需特别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损伤,强调早期诊断与针对性治疗的重要性,以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

六、预防措施

1.控制基础疾病:积极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维持健康体重。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脑血管相关检查,早期发现血管异常等问题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