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传播
艾滋病可通过无保护的异性间或男男性行为传播。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在无安全套等防护措施的性接触过程中,病毒可通过性器官黏膜等部位侵入对方体内导致感染。例如,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不使用安全套的异性性接触或男男性接触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等高危性行为人群感染风险显著升高。
二、血液传播
1.输入污染血液及血制品:若输入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病毒会直接进入受血者体内引发感染。这是早期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血液筛查技术的完善,此类传播风险已大幅降低,但仍需关注血制品来源的安全性。
2.共用侵入性医疗器械: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械等侵入性医疗器械时,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导致感染。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会使病毒在吸毒人群中传播。
3.共用个人用品致破损出血: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造成皮肤黏膜破损的个人用品时,若其中一方为艾滋病感染者,病毒可通过破损处进入健康人体内。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主要是在有皮肤黏膜破损且接触到感染者体液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
三、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及哺乳过程中,有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怀孕时,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到母亲含有病毒的血液、羊水等也可能被感染;哺乳时,母乳中的病毒可通过婴儿口腔、胃肠道黏膜等侵入导致感染。不过,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如抗病毒药物干预等),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