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盐饮食
长期摄入过多盐分可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引发肾损伤的关键危险因素。肾脏需过滤过多盐分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长期高负荷运作易致使肾小球硬化等病变。例如,有研究表明,每日钠盐摄入超过6克的人群,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较低盐摄入人群显著升高。
二、饮水不足
水分摄入过少会令尿液浓缩,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降低,易形成结石等问题。对于本身存在肾脏基础疾病的人群,饮水不足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一般而言,健康成年人每日需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以维持尿液正常稀释状态,保障肾脏正常代谢功能。
三、滥用药物
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具有肾毒性,长期或不当使用会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影响肾脏正常功能。不同年龄段对药物肾毒性的易感性有别,儿童肾脏发育尚未成熟,更应谨慎用药,避免接触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
四、长期憋尿
尿液长时间滞留膀胱,细菌易滋生繁殖并逆行感染肾脏,引发肾盂肾炎等疾病。女性因尿道短,憋尿时细菌更易上行至肾脏,伤肾风险相对更高。日常应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对肾脏造成损害。
五、过度劳累
长期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紊乱,影响肾脏血流灌注。长期积累可能导致慢性肾脏损伤,尤其对于长期高强度工作的人群,需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对肾脏功能的不良影响。
六、肥胖
肥胖可引发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糖、高血脂等,这些因素可致使肾小球肥大、肾间质纤维化,增加患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肾脏疾病的风险。不同年龄的肥胖人群,儿童肥胖也可能为肾脏病变埋下隐患,需通过健康饮食与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降低肾脏受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