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因素导致外阴干涩痒痛
1.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外阴剧烈瘙痒、灼痛,白带呈豆腐渣样,可伴外阴干涩感。研究显示,白色念珠菌在阴道酸性环境下易大量繁殖,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引发相关症状[^1^]。
-细菌性阴道炎:因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厌氧菌等增多致菌群失调,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伴外阴轻微瘙痒或灼热感,部分患者可出现外阴干涩不适。
-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萎缩,分泌物减少,导致外阴干涩、瘙痒、灼痛。
2.外阴皮肤病变:
-外阴硬化性苔藓:是一种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可出现外阴瘙痒、烧灼感,病变处皮肤干燥、皲裂,进而有干涩感,病情严重时可影响排尿及性生活。
-外阴湿疹:多因局部过敏、潮湿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外阴皮肤红斑、丘疹、水疱,伴剧烈瘙痒,搔抓后可出现渗出、结痂,长期不愈可导致皮肤肥厚、干涩。
3.局部刺激:
-卫生用品过敏:使用劣质卫生巾、护垫或肥皂等清洁用品,可对外阴皮肤黏膜产生刺激,引发过敏反应,出现外阴瘙痒、干涩、灼痛等症状。
-过度清洗:频繁用碱性洗液冲洗外阴,破坏阴道正常酸碱平衡及局部微生态,导致阴道分泌物减少,外阴失去保护,出现干涩痒痛。
二、全身因素导致外阴干涩痒痛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阴道内环境呈高糖状态,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出现外阴干涩、瘙痒、灼痛等症状。同时,高血糖可导致神经病变,影响外阴感觉,加重不适。
2.内分泌失调:
除老年性阴道炎相关的雌激素缺乏外,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卵巢功能早衰等,也可引起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阴道黏膜萎缩、分泌物减少,引发外阴干涩痒痛。
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长期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湿度升高,不利于局部透气,易滋生细菌、真菌,引发炎症,出现干涩痒痛;此外,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也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间接导致外阴局部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四、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1.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更易出现外阴干涩痒痛,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适当补充雌激素相关知识(非具体药物指导),但需评估个体健康状况。
2.儿童:儿童外阴干涩痒痛需警惕特殊感染,如蛲虫感染,蛲虫常于夜间爬出肛门在外阴产卵,刺激外阴引起瘙痒、干涩,同时要注意儿童外阴清洁,避免穿开裆裤等不良卫生习惯。
3.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可降低外阴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日常要注意监测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指导。
[^1^]:参考《妇产科学》相关教材中关于阴道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