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血风险
淋巴结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局部血管,导致出血。对于本身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人群(如血友病患者),出血风险显著升高,可能出现局部血肿,严重时可致皮下淤血范围扩大甚至深部组织出血,影响局部组织功能及患者舒适度。
二、感染风险
若操作时无菌原则执行不严格,细菌可随穿刺针进入淋巴结周围组织,引发局部感染,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因自身抵抗力弱,感染风险较常人更高,且感染后更易扩散、难以控制。
三、周围组织损伤
穿刺针可能误刺邻近神经,导致相应区域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或运动障碍;若误伤血管,除引发出血外,还可能导致血管栓塞等情况。尤其在穿刺颈部大血管附近淋巴结时,因血管位置特殊,损伤风险相对更高。
四、特殊人群风险差异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且配合度差,淋巴结穿刺操作难度大,更易出现穿刺失败或额外损伤,需由经验丰富医师操作,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妊娠期女性:进行淋巴结穿刺时需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严格把控穿刺指征与操作规范,避免因穿刺刺激引发宫缩等不良后果。
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凝血功能可能减退,穿刺后需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综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