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1.急性期:可有发热、畏寒、头痛、纳差、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

2.慢性期:一般症状较轻,可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区隐痛、肝脏肿大等症状。

3.并发症: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

肝吸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感染。因此,预防肝吸虫病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或虾。

对于已经感染肝吸虫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驱虫治疗。常用的驱虫药物有吡喹酮、阿苯达唑等。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经常食用生鱼或虾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肝吸虫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注意饮食卫生,及时就医治疗,一般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