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吸虫病的症状
1.急性期症状:肝吸虫病急性期症状通常出现在大量感染后的12个月,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过敏反应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40℃,同时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荨麻疹等。消化道症状较为突出,如腹痛、腹泻,腹痛多为上腹部或脐周隐痛,腹泻一般每日35次,大便呈糊状。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更重,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大量虫体入侵后引发的免疫反应更为剧烈,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
2.慢性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最常见的是食欲不振,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还会出现腹胀,尤其在进食后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肝吸虫寄生在胆管内,影响胆汁排泄,进而影响食物消化。肝区隐痛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多为间歇性发作,劳累或情绪波动时可能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因为油腻食物需要更多胆汁参与消化,而肝吸虫病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从而引发胃肠道不适。
肝脏损害相关症状:长期感染可导致肝脏肿大,在肋下可触及,质地一般较软。肝功能异常时,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因为胆管被虫体堵塞或炎症刺激,胆汁反流入血所致。严重肝脏损害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出现腹水、脾肿大等症状,此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且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其他症状:慢性感染还可能导致患者消瘦、贫血,这与营养吸收不良以及虫体对机体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可能是由于毒素吸收或肝脏功能受损影响神经系统代谢所致。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感染肝吸虫病后,除了上述急性期和慢性期症状外,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如长期感染导致的营养不良,可能影响身高、体重增长,还可能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对于儿童应更加重视预防,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就医治疗,因为儿童肝脏相对成年人更脆弱,更易受到损伤,早期治疗有助于减少肝脏损害和对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2.孕妇:孕妇感染肝吸虫病后,不仅自身健康面临风险,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孕期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部分治疗肝吸虫病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致畸等不良作用。所以,孕妇若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综合评估病情和药物安全性后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孕妇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感染,因为孕期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可能加重病情。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感染肝吸虫病后,可能使原有基础疾病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而且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老年人,治疗时需密切监测身体状况,调整药物剂量,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以更好地应对肝吸虫病。
三、治疗药物
1.吡喹酮:是治疗肝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对成虫和童虫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2.阿苯达唑:也可用于治疗肝吸虫病,通过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虫体糖原耗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