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有哪些症状?

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管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通过吃进含有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根据感染轻重和人体反应性不同,可分为轻症和重症。具体症状如下:

1.轻症:大多数感染者起病缓慢,仅在食入大量感染期囊蚴后才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厌油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患者常无明显体征,少数严重感染者伴有头晕、失眠、消瘦、贫血、浮肿、肝肿大和压痛等症状。

2.重症:患者出现寒战、高热、腹痛、黄疸、贫血、肝大及肝功能损害,甚至可引起胆绞痛和阻塞性黄疸。长期反复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腹水、侏儒症等。此外,儿童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常仅有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肝吸虫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治疗肝吸虫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吡喹酮、阿苯达唑等。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