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又称压疮、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
压力性损伤的好发部位为骶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跟等,这些部位是由于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
压力性损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疼痛、水疱、溃疡等,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
压力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
1.压力:长期卧床、坐轮椅等,导致身体某些部位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畅。
2.摩擦力:长时间摩擦皮肤,导致皮肤受损。
3.剪切力:身体在移动过程中,皮肤和皮下组织受到的摩擦力和牵引力,导致皮肤受损。
4.潮湿: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容易导致皮肤受损。
5.营养不良:身体缺乏营养,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不良,容易受损。
压力性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病史,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弹性等,以确定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压力性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减压:避免长时间受压,定期翻身,使用减压床垫等。
2.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3.处理伤口: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清创、消毒、包扎等处理。
4.营养支持: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5.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受压。
2.使用减压床垫:可以有效减轻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避免皮肤潮湿。
4.加强营养: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提高身体免疫力。
5.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压疮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总之,压力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预防和治疗压力性损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减压、清洁、处理伤口、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方面。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