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是指机体在两个物体接触面的作用力下,致使皮肤和软骨组织出现局部损伤。其主要特征为从表及里,开始表现为完整皮肤有红斑,之后可能发展为小水泡或表皮缺失,受压部位尤其明显。引起压力性损伤的原因多样,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垂直压力性损伤:常见于长期仰卧位的病人,持续静止的垂直压力会影响受压部位血液供应,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导致部分人出现局部水肿,进一步加大皮肤氧供风险。通常发生在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和足跟等部位,压力损害由深至浅。比如长期卧床且保持仰卧姿势的病人,其枕骨粗隆、骶尾部等位置就容易出现这种损伤。

1.(1)其主要原因就是垂直压力长时间作用。

(2)这种损伤的特点就是损害部位相对固定。

二、摩擦力和剪切力损伤:摩擦力会损伤表皮,使皮肤对外界侵袭的防御能力下降,易受外界因素侵害进而形成溃疡。而垂直方向的重力与水平方向力量会使组织间产生相对变形,形成剪切力。剪切力比垂直压力危害更大,会切断一大片区域血供,导致压力损伤更深。例如病人在床上被移动时,就可能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而引发损伤。

1.(1)摩擦力是表皮受损的直接原因。

(2)剪切力的危害更严重且影响范围大。

三、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是因使用诊断或治疗的医疗器械而导致的压力性损伤,损伤部位形状常与医疗器械形状一致。由于这类损伤组织的解剖特点,无法对其进行分期。像一些身上带有特定医疗器械的病人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总之,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以减少其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