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机意味着什么

上呼吸机意味着什么

上呼吸机通常是指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功能出现严重障碍,需要借助机械通气设备来辅助或替代自主呼吸。

一、适用情况

1.呼吸衰竭相关情况

-急性呼吸衰竭:例如严重肺部感染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急剧下降,氧气无法有效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急性肺水肿患者,大量液体在肺泡及间质积聚,影响呼吸功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部会出现弥漫性炎症、渗出,导致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此时患者自身的呼吸难以维持机体正常的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需要上呼吸机。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发生严重肺炎导致呼吸衰竭时,也可能需要上呼吸机支持。在新生儿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也常需要上呼吸机辅助呼吸。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一些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长期存在气道阻塞、气体交换障碍,当病情突然加重,如呼吸道感染加重、痰液堵塞气道等情况时,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也需要上呼吸机来帮助呼吸。

2.神经系统相关情况

-脑部病变可影响呼吸中枢的功能,如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颅脑损伤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影响呼吸中枢的正常调控;脑血管意外(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病变累及呼吸中枢相关区域时,会出现呼吸节律和深度的异常,导致呼吸功能不全,需要上呼吸机维持呼吸。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儿童的脑部肿瘤、脑出血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呼吸功能受影响而需要上呼吸机;老年人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若出现呼吸功能相关问题也可能需要上呼吸机支持。

3.其他情况

-大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腹部等大手术,手术创伤可能导致患者呼吸肌无力、疼痛不敢有效呼吸等情况,影响呼吸功能,此时可能需要上呼吸机辅助呼吸。比如老年患者行腹部大手术,术后呼吸功能可能受到抑制,需要上呼吸机帮助度过术后呼吸功能不稳定期。

二、上呼吸机的作用

1.提供有效的通气

-机械通气可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潮气量进入肺部,使氧气能够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动脉血氧分压(PaO₂)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保障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氧供。例如,正常成年人的PaO₂应维持在80-100mmHg,PaCO₂应维持在35-45mmHg,上呼吸机通过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参数,可以使患者的血气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对于儿童患者,不同年龄段正常的血气指标范围有所不同,如新生儿的PaO₂正常范围在60-80mmHg等,上呼吸机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等因素来调整参数以达到合适的血气状态。

2.减轻呼吸肌疲劳

-当患者自身呼吸肌需要克服很大的阻力来进行呼吸时,容易出现疲劳。上呼吸机后,机械通气可以分担呼吸肌的工作,让呼吸肌得到休息,有利于呼吸肌功能的恢复。比如COPD患者长期处于气道阻塞状态,呼吸肌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上呼吸机后可以缓解呼吸肌疲劳。对于老年患者,呼吸肌功能相对较弱,上呼吸机减轻呼吸肌疲劳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老年患者呼吸肌储备功能差,更容易因呼吸肌疲劳导致呼吸衰竭加重。

三、上呼吸机的相关注意事项

1.对于患者自身情况的监测

-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血氧饱和度需要维持在90%以上,以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氧供。对于儿童患者,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更为频繁和重要,因为儿童的氧供需求相对较高且自身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同时要监测血气分析指标,根据血气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2.预防相关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上呼吸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预防VAP,要注意保持气道的清洁和湿化,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呼吸机管道的更换、吸痰操作等都要遵循无菌原则。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等因素,预防VAP的措施需要更加严格。比如儿童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吸痰操作要更加轻柔、规范,避免损伤气道黏膜而增加感染风险。

-气压伤:过高的气道压力可能导致肺泡破裂等气压伤情况。所以在设置呼吸机参数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气道峰压等参数,避免过高的气道压力对肺部造成损伤。对于新生儿等特殊人群,由于肺部组织相对脆弱,更要严格控制气道压力,防止气压伤的发生。

上呼吸机是一种在患者呼吸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时采取的重要生命支持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和操作,在整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