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

一、尿常规能检查出的疾病

1.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尿常规中白细胞升高常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正常尿液白细胞一般较少,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时,白细胞会趋化至感染部位,导致尿液中白细胞增多。此外,细菌感染还可能使尿亚硝酸盐呈阳性,因为某些细菌可将尿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患者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肾小球肾炎:尿常规检查可见血尿(红细胞增多)、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时,红细胞和蛋白质会漏出到尿液中。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成分和程度有所不同,如微小病变型肾病以小分子蛋白尿为主,而膜性肾病常出现大量蛋白尿。患者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部分人会出现眼睑、下肢水肿等。

泌尿系统结石:结石可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导致出血,尿常规表现为血尿。此外,结石长期存在还可能引发感染,使白细胞也出现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肾绞痛、排尿困难等症状,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常突然发作。

2.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尿常规中的尿糖指标可作为糖尿病的初步筛查。当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一般为8.910.0mmol/L)时,尿中就会出现葡萄糖。但尿糖阳性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还可能与肾性糖尿等情况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确诊。糖尿病患者除尿糖异常外,还可能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痛风:痛风患者体内尿酸代谢紊乱,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部分尿酸会通过尿液排出。尿常规检查中可发现尿尿酸含量异常。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结晶在泌尿系统沉积,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等并发症。痛风发作时,患者关节会出现红肿、疼痛,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

3.其他疾病

肝胆疾病:当肝细胞受损或胆道梗阻时,胆红素代谢异常,可出现胆红素尿。尿常规中尿胆红素阳性,同时可能伴有尿胆原异常。例如,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细胞破坏,胆红素释放入血,经肾脏排泄,导致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样。患者常伴有乏力、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称为狼疮性肾炎。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等多种异常。狼疮性肾炎的病情复杂,不同患者表现差异较大,除肾脏症状外,患者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脱发等其他系统症状。

二、治疗相关药物举例

1.尿路感染:常用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控制感染。

2.痛风:别嘌醇、非布司他,能抑制尿酸合成,降低血尿酸水平。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的泌尿系统仍在发育中,尿常规结果解读需结合其年龄特点。例如,儿童的白细胞参考范围可能与成人略有差异。留取尿液标本时,要注意方法正确,避免污染。对于不配合的婴幼儿,可使用专门的集尿袋收集尿液。如果发现尿常规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2.孕妇:孕期肾脏负担加重,尿常规检查更为重要。由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出现生理性蛋白尿,但也需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病理情况导致的蛋白尿。若尿常规提示异常,应进一步检查,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同时,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如需用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尿常规异常。且老年人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即使尿常规出现明显异常,也可能无典型症状。因此,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同时,老年人肾脏功能有不同程度衰退,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剂量调整,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