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常伴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但血小板不减少。好发于3-14岁儿童,常见发病高峰为学龄期。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尤以春秋二季居多。以下是关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一些信息:
1.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过敏、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常见的感染因素有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过敏因素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过敏等;自身免疫因素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2.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血尿、蛋白尿等。皮肤紫癜通常为对称性分布,可累及双下肢、臀部及上肢,严重者可累及躯干部。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位于脐周或下腹,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关节痛多为游走性、多发性,主要累及膝、踝、肘、腕等关节。血尿、蛋白尿是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主要表现。
3.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抗“O”、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病理检查可明确血管炎的类型和病变程度。
4.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抗过敏、抗感染、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对于有肾损害的患者,还需要进行保肾治疗。
5.预后: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出现肾损害、关节畸形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和表现多样化,容易误诊和漏诊。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及时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感染,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