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手术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腹压,加重压力性尿失禁,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避免长时间增加腹压的动作,如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需积极处理,以降低腹压对尿道的影响。
2.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是经典方法,指导患者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进行收缩与放松训练,每次收缩持续3秒以上,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长期坚持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尿失禁症状,尤其适用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但需注意正确的训练方法,避免错误动作导致效果不佳或损伤。
3.膀胱训练:通过设定排尿间隔时间,逐渐延长排尿时间,帮助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改善膀胱功能,减少不自主的排尿情况,对于有排尿频率异常的患者适用,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4.电刺激疗法:利用电流刺激盆底肌,促进盆底肌收缩,增强盆底肌功能,可在专业医疗机构通过仪器进行,适用于部分患者,需由专业人员操作,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
二、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术式有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情况、全身健康状况等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术式,例如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能会选择对盆底结构影响较小的术式,而老年患者则需考虑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手术的目的是通过重建尿道支撑结构来改善尿失禁症状,但术后仍需注意康复及定期随访。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应避免过度增加腹压的行为,如长时间站立、便秘等,产后尽早开始盆底肌训练,利用产后身体恢复的黄金时期进行康复,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同时孕期需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尿失禁相关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手术治疗需谨慎权衡手术风险与收益,非手术治疗中盆底肌训练等需考虑患者的体能状况,可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同时注意药物使用对尿失禁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尿失禁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