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浮肿的定义
下肢浮肿是指下肢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可表现为皮肤紧绷、发亮,用手指按压后局部出现凹陷(凹陷性浮肿)等。
常见原因
生理性因素:
-年龄方面:老年人下肢浮肿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下肢静脉瓣功能减退、静脉回流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肾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下肢浮肿。儿童一般较少出现生理性下肢浮肿,但若长时间站立、行走或久坐,也可能因下肢血液回流暂时受阻出现轻度浮肿,通常休息后可缓解。
-生活方式: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的人群,如下肢静脉瓣功能正常,站立或久坐时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阻力增大,易导致下肢浮肿。妊娠期女性也常出现下肢浮肿,这是因为孕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且孕期血容量增加等因素也参与其中。
病理性因素: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体循环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可导致下肢浮肿,多从足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还常伴有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时,静脉回流受阻,也会引起下肢浮肿,同时可能伴有下肢疼痛、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怒张等表现。
-肾脏疾病: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可导致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下肢浮肿,一般晨起时眼睑、颜面浮肿较为明显,随后可发展为下肢浮肿,还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尿等表现。
-肝脏疾病: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会导致低蛋白血症、门静脉压力升高、淋巴回流受阻等,从而引起下肢浮肿,常伴有腹水形成、黄疸、肝掌、蜘蛛痣等表现。
-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出现水钠潴留,可导致下肢浮肿,多为非凹陷性浮肿,还伴有畏寒、乏力、皮肤干燥粗糙等表现;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出现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时,也可能出现下肢浮肿。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下肢浮肿的程度、范围、是否为凹陷性等,同时会检查心肺肝肾功能相关体征,如心脏有无杂音及扩大、肝脏是否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以了解有无贫血、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了解下肢静脉有无血栓形成及血流情况,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形态结构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鉴别诊断要点
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肢肿胀相鉴别,比如淋巴水肿,淋巴水肿一般非凹陷性,皮肤增厚、粗糙;局部炎症导致的下肢肿胀多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与单纯的下肢浮肿有明显区别。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若出现下肢浮肿需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可能多种疾病共存,下肢浮肿可能是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的表现,应积极查找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妊娠期女性:生理性下肢浮肿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休息时抬高下肢,避免长时间站立。但如果浮肿突然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血压升高、蛋白尿等,需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病理情况,应及时就医。
儿童:儿童下肢浮肿相对较少见,若出现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外伤、感染等情况,排查是否为病理性因素导致,如肾脏疾病等,儿童就医时家长应准确提供病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