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前注意事项
1.详细病史告知:患者应向医生详细提供自己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吸烟史、职业暴露等)、既往病史(尤其是心肺疾病、过敏史等)。例如,有过敏史的患者需告知具体过敏物质,以便医生评估检查风险。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史特点不同,老年人可能存在更多慢性基础疾病,对检查耐受性较差;年轻人若有长期吸烟史,也会增加肺部疾病风险,影响检查决策。
2.身体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对于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需谨慎评估能否耐受检查;凝血功能异常者可能增加检查时出血风险,需提前纠正。女性患者若处于经期,可能因凝血功能变化增加出血风险,一般建议避开经期检查。
3.饮食限制:检查前46小时需禁食禁水,以防止检查过程中发生呛咳、误吸。不同年龄段患者对禁食禁水的耐受性不同,儿童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护理和观察,防止因饥饿或口渴导致不适。
4.药物调整:正在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的患者,需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停药及停药时间,以减少出血风险。但自行停药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等风险,因此务必遵循医生指导。若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正在服药,也需告知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
5.心理准备:患者可能因对检查不了解而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影响检查配合度。医生和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检查过程、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患者心理状态不同,如老年人可能对疾病和检查更担忧,女性可能相对更易紧张,需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
二、检查中注意事项
1.配合医生操作:患者需按照医生指示摆放体位,一般为仰卧位,头部保持正中位。在检查过程中,要尽量放松,避免随意扭动身体,影响操作。若出现不适,可举手示意医生,但不要剧烈挣扎。
2.呼吸配合:患者应保持平稳呼吸,避免深呼吸、屏气等。当支气管镜通过声门时,可能会有短暂刺激性咳嗽,此时不要惊慌,尽量配合医生完成操作。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操作节奏和方式,减少患者不适。
三、检查后注意事项
1.休息与观察:检查后患者需在检查室观察30分钟1小时,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离开。回家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12天。不同年龄段患者恢复能力不同,老年人和儿童可能需要更长休息时间,需密切观察有无不适症状。
2.饮食恢复:检查后2小时,待麻醉作用消退,可先试饮水,无呛咳后再逐渐恢复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气道。
3.症状观察: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咳嗽、少量咯血,一般可自行缓解。若出现咯血增多、发热、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更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防止病情加重。
4.用药指导:医生可能会根据检查情况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预防感染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气道较狭窄,检查过程中更易出现气道痉挛、缺氧等情况。检查前需做好充分的气道评估和准备,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迅速。检查后要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等情况,因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格外留意孩子有无异常表现。饮食恢复要根据儿童年龄和消化能力调整,可先给予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2.老年人:老年人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心肺功能和机体储备能力较差,对检查耐受性低。检查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调整基础疾病用药。检查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操作时间不宜过长。检查后要注意保暖,防止肺部感染,因老年人感染后症状可能不典型,需仔细观察。
3.孕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能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若非必要,一般不建议孕妇进行此项检查。若病情危急必须检查,需在充分告知风险并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检查方式和药物,操作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胎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