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推拿是什么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小儿推拿的作用
1.未病先防:通过按摩小儿穴位,增强小儿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2.防病传变:在疾病发生后,及时按摩小儿穴位,可防止疾病的传变。
3.疾病康复:疾病康复后,按摩小儿穴位可促进身体的康复。
三、小儿推拿的适用范围
小儿推拿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腹泻、便秘、呕吐、厌食、疳积等。此外,小儿推拿还可用于保健,如提高小儿免疫力、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等。
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1.操作前要保持双手清洁,修剪指甲。
2.选择适当的按摩介质,如爽身粉、按摩油等。
3.按摩力度要适中,以小儿舒适为宜。
4.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5~20分钟。
5.按摩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五、小儿推拿的禁忌证
1.皮肤破损者。
2.急性传染病患儿。
3.严重的内脏疾病患儿。
4.骨折患儿。
六、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
1.推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2.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旋转揉动。
3.按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向下按压。
4.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穴位上做环形抚摩。
5.掐法:用拇指指甲在穴位上掐按。
七、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1.脾经穴: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
2.胃经穴: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3.肺经穴:位于无名指掌面,从指尖到指根。
4.大肠经穴:位于食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
5.肾经穴:位于小指掌面,从指尖到指根。
6.心经穴:位于中指掌面,从指尖到指根。
7.肝经穴:位于食指掌面,从指尖到指根。
8.小天心穴:位于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9.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
10.内八卦穴: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八、小儿推拿的操作步骤
1.准备:让小儿保持舒适的体位,暴露按摩部位。
2.取穴:根据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
3.手法:按照推、揉、按、摩、掐等手法进行按摩。
4.时间:每次按摩15~20分钟。
5.结束:按摩结束后,用温水洗净小儿双手。
九、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1.操作前要保持双手清洁,修剪指甲。
2.选择适当的按摩介质,如爽身粉、按摩油等。
3.按摩力度要适中,以小儿舒适为宜。
4.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5~20分钟。
5.按摩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十、小儿推拿的禁忌证
1.皮肤破损者。
2.急性传染病患儿。
3.严重的内脏疾病患儿。
4.骨折患儿。
十一、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
1.推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2.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旋转揉动。
3.按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向下按压。
4.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穴位上做环形抚摩。
5.掐法:用拇指指甲在穴位上掐按。
十二、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1.脾经穴: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
2.胃经穴: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3.肺经穴:位于无名指掌面,从指尖到指根。
4.大肠经穴:位于食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
5.肾经穴:位于小指掌面,从指尖到指根。
6.心经穴:位于中指掌面,从指尖到指根。
7.肝经穴:位于食指掌面,从指尖到指根。
8.小天心穴:位于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9.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
10.内八卦穴: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十三、小儿推拿的操作步骤
1.准备:让小儿保持舒适的体位,暴露按摩部位。
2.取穴:根据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
3.手法:按照推、揉、按、摩、掐等手法进行按摩。
4.时间:每次按摩15~20分钟。
5.结束:按摩结束后,用温水洗净小儿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