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发作期治疗
(一)静脉溶栓
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可考虑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进行静脉溶栓。研究表明,在发病4.5小时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能够使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降低致残率,但需要严格筛选适应证和排除禁忌证,例如近期有严重出血倾向、大面积脑梗塞等情况不宜溶栓。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综合评估其肝肾功能、基础疾病等情况来决定是否适用溶栓治疗;女性患者在溶栓时要考虑月经等因素对出血风险的影响。
(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对于一般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给予阿司匹林口服。但对于有胃肠道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如本身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氯吡格雷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或者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老年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要密切监测出血情况,因为老年人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弱。
(三)控制血压
血压的管理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发病24小时内血压升高常见,应根据患者的基础血压等情况进行调控。如果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可考虑谨慎降压;如果血压不是很高,可先进行观察。对于患有高血压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要长期规律地控制血压,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能略有差异,一般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要避免血压降得过低,以免影响脑灌注。
(四)降颅压治疗
当多发性脑梗塞导致脑水肿明显时,需要进行降颅压治疗。常用药物有甘露醇等。甘露醇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脑水肿。对于儿童患者,使用甘露醇要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颅内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防止因降颅压过快过猛导致的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因为甘露醇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减退,容易引起肾功能损害。
二、一般治疗与基础疾病管理
(一)维持生命体征
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对于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给予吸氧、机械通气等支持;心率异常时要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尿量、出入量等调整补液量和电解质的补充,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水电解质紊乱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需要更精准地控制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影响生长发育。
(二)控制血糖
高血糖会加重脑梗塞的病情,对于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合并高血糖的情况,要进行血糖控制。一般将血糖控制在7.8-10mmol/L较为合适。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多发性脑梗塞,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的类型等调整降糖方案,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时要注意低血糖的发生,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较差,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三)康复治疗早期介入
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治疗的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康复要注重在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进行,采用适合儿童的游戏化康复训练方式;老年患者的康复要考虑其肌肉力量下降、平衡能力差等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因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导致其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三、二级预防
(一)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如高脂血症患者,可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脑梗塞复发。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肝功能损害等,老年患者在使用时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于女性患者,要关注他汀类药物对肌肉等方面的影响,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可能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略有不同。
(二)控制危险因素
1.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要劝导患者戒烟,限制饮酒量。对于有吸烟史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再次发生脑梗塞的风险;对于饮酒的患者,要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2.控制体重:肥胖也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要帮助患者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不同年龄的患者控制体重的目标不同,儿童要避免过度肥胖影响生长发育,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运动来维持健康体重;成年人要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²之间。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多发性脑梗塞
儿童多发性脑梗塞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因可能与先天性血管畸形、感染等有关。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康复治疗要采用适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方法,家长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二)老年多发性脑梗塞
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时要注意出血风险的叠加;对于高龄老年患者,在进行有创操作如溶栓等时要更加谨慎,因为其机体功能衰退,耐受性差。同时,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防止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女性多发性脑梗塞
女性在不同生理期如月经、妊娠、哺乳期等,身体的生理状态会发生变化,在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时要考虑这些因素对药物代谢、病情变化等的影响。例如,妊娠期女性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哺乳期女性用药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