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腔局部因素
1.牙龈炎
-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牙龈组织炎症。牙菌斑不断堆积在牙齿表面,其中的细菌会产生有害物质,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的人,牙齿表面会有大量牙菌斑堆积,容易引发牙龈炎而出现经常流牙血的情况。青少年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弱,也是牙龈炎的高发人群之一。
2.牙周炎
-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除了牙龈炎症外,还会累及牙周支持组织,如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炎会使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龈变得脆弱,容易出血。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并发牙周炎,出现经常流牙血的现象。
3.牙石刺激
-牙石是沉积在牙齿表面已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它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发炎出血。牙石的形成与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成年人如果长时间不洗牙,牙石就会逐渐堆积。
4.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对牙龈造成持续的机械刺激,引起牙龈炎症出血。比如,假牙的边缘不贴合,长期摩擦牙龈,就可能导致牙龈经常出血。
二、全身系统性疾病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会表现为牙龈出血等症状。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也常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患有白血病,除了牙龈出血外,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其他症状。
2.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牙龈出血,这是妊娠期牙龈炎的表现。在青春期,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的代谢紊乱,也会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导致牙龈容易出血。
3.其他疾病
-像肝脏疾病,肝功能受损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牙龈出血。一些慢性肾病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
三、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例如,服用抗凝血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的患者,其凝血功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老年人如果因为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就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口腔,预防牙龈出血。
四、其他因素
1.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使牙龈容易出血。另外,过度饮酒也可能导致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紊乱,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
2.饮食习惯
-缺乏维生素C的人,会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使牙龈的韧性降低,容易出血。一些偏食的人,尤其是不爱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人,就容易出现维生素C缺乏,从而导致经常流牙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