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四项检查是什么

术前四项检查是什么

术前四项检查通常指的是手术前需要进行的四种传染性疾病的筛查项目,具体如下:

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意义:用于检测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如果结果呈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了乙肝病毒,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避免病毒传播给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等。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感染乙肝的风险可能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所不同,比如有过不洁注射史、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史等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儿童,若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等情况需特别关注,在围手术期有相应的母婴阻断等相关防护及处理流程。

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意义:用于筛查是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感染丙肝病毒,手术中同样需要做好防护,防止病毒传播。不同生活方式下感染风险有差异,比如有过输血史(尤其是在乙肝丙肝筛查不严格的年代)、使用过不洁注射器等人群感染风险高。对于儿童,若有输血等情况需考虑丙肝感染风险及相应处理。

三、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

意义:检测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若为阳性,手术时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不同性别感染风险可能因性行为等生活方式不同,一般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侣者等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儿童,若有输血等医源性感染情况需考虑艾滋病感染可能及相关处理。

四、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

意义:用于检测是否感染梅毒螺旋体。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感染梅毒,手术中需防护,避免传播。不同年龄人群感染风险不同,比如性活跃期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儿童,若有先天性梅毒等情况需关注,在围手术期有相应的检查及处理流程来明确是否存在梅毒感染及进行针对性处理。

通过术前四项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携带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从而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护及治疗前准备等措施,保障手术安全以及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