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概述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是高发人群,可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感染。
二、症状表现
患儿通常会出现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蔓延,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三、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患儿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一般需隔离2-3周左右,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利于身体恢复。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如米粥、面条、藕粉等,避免食用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会刺激唾液分泌,加重腮腺肿痛。
(二)对症治疗
发热处理: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若体温持续较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退热,但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严格遵循医嘱。
缓解疼痛:腮腺肿痛明显时,可使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意金黄散等中药外敷。
四、预防措施
(一)疫苗接种
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是预防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一般儿童在18-24月龄时接种第一剂,4-6岁时接种第二剂,可有效降低腮腺炎的发病风险。
(二)卫生习惯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在腮腺炎流行季节。
(三)接触管理
如果周围有腮腺炎患儿,应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对于有腮腺炎患儿的家庭,要注意对家居环境进行消毒,如定期开窗通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家具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况的儿童,一旦接触腮腺炎患儿,应密切观察其有无发病迹象,如出现发热、腮腺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这类儿童在腮腺炎流行期间更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另外,孕妇如果感染腮腺炎,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畸形等,因此孕妇也要注意预防腮腺炎,若接触过腮腺炎患儿需加强自身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