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多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以下是关于坏死性筋膜炎的具体信息:
1.病因:
细菌感染: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感染引起。
其他因素: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皮肤损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也是坏死性筋膜炎的高危因素。
2.症状:
疼痛:早期表现为患部剧痛,难以忍受,且进行性加重。
肿胀:皮肤红肿、发亮,触之坚韧,有捻发音。
皮肤坏死:病变区域的皮肤逐渐变黑、坏死,并脱落。
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3.诊断:
临床症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如疼痛、肿胀、皮肤坏死等,可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血沉增高等。
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检查可帮助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深度。
细菌培养:对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明确致病菌,并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4.治疗:
早期清创:彻底切除坏死组织,双氧水、碘伏等冲洗创面。
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静脉滴注给药。
支持治疗: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
手术治疗:如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术、截肢术等。
5.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损伤。
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应注意防护,避免感染。
及时处理皮肤感染,避免感染扩散。
总之,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